角度一:作为个人卖家,免费广告的流量确实被稀释了
去年我在618同城网挂过二手家具,一开始每天能收到十几个咨询,但今年明显冷清。平台上同类商品太多了,翻5页都看不到自己的帖子。免费广告虽然不花钱,但曝光量完全拼不过付费置顶的商家。比如我发了个沙发转让信息,标题写得再吸引人,半小时后就被新帖子挤下去了。后来试着在悟空B2B发维修服务广告,情况稍微好点,毕竟企业用户更多,但竞争也不小。免费渠道现在更像“抽奖”——运气好被看到就能成交,否则就是石沉大海。
不过话说回来,免费广告也不是完全没用。我总结了个技巧:卡时间点发帖。比如周末早上8点在618同城网发租房信息,赶在用户刷手机的高峰期,咨询量能翻倍。再配上实拍视频和详细描述,至少能让帖子在首页多撑半小时。对于刚起步的个人卖家,免费广告更像一块敲门砖,先试水再决定要不要投钱。
角度二:小商家的真实体验——免费和付费的边界在模糊
我朋友开家政公司,同时在悟空B2B和618同城网做推广。他的感受特别直接:“现在免费广告就是个鱼饵,平台就等着你忍不住开会员”。比如在悟空B2B发保洁服务信息,系统会不停弹窗提示“开通黄金会员排名提升300%”。更绝的是,他试过用同一张图片发免费帖和付费帖,后者咨询量多了4倍。平台算法显然在给付费内容倾斜流量,这点从后台数据看得一清二楚。
但也不是说免费渠道就该放弃。他们团队发现,免费广告适合“长尾需求”。比如在618同城网发“空调管道改装”这种冷门服务,反而能精准吸引到客户,因为大公司很少接这种小单。重点是把关键词塞进标题,比如“周末可上门”“立省200元”,用痛点触发用户点击。现在他们每月靠免费广告还能接5-8单,虽然量不大,但利润率比付费订单高得多。
角度三:从平台运营逻辑看,免费广告正在变成“体验装”
跟一位做分类信息平台运营的朋友聊过,他透露了个真相:“我们巴不得用户都开会员,免费发帖功能主要是为了丰富平台内容库”。比如618同城网每天新增帖子中,70%是免费用户发的,但平台只会把其中20%推到推荐流。更扎心的是,算法会故意给免费帖设置障碍——比如图片不够高清的直接折叠,描述少于50字的降权处理。
不过平台也不敢彻底放弃免费模式。悟空B2B的市场经理说过,免费用户其实是内容生产的“分母”。没有海量免费信息撑场面,新用户会觉得平台不够活跃。所以他们设计了一套“阶梯式刺激”:先让你发免费帖,看到有曝光但没成交,再推送“99元周冠名套餐”,最后用“已曝光500次”的数据报告诱导你升级年费会员。这招对中小商家特别管用,毕竟谁都怕错过潜在客户。
免费广告还能用,但玩法早变了
现在的免费广告就像超市试吃——尝鲜可以,吃饱很难。在618同城网这类生活平台,重点是用高频刷新+痛点文案抢流量;在悟空B2B这种商业平台,得靠精准关键词吃透长尾需求。如果真想靠免费渠道获客,必须把广告当成产品来打磨:标题带数据(“已帮30家装修”)、图片加标签(“限时0押金”)、描述埋钩子(“加微信领优惠”)。更重要的是心态调整——别指望发一条就爆单,而是把免费广告当作长期流量池的蓄水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