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预付式消费”,在健身、养生、教培、美容、餐饮娱乐等众多日常消费领域普遍存在,其“先付费、后享受”的消费模式,为消费者带来一定便利和优惠的同时也暗藏诸多风险,导致相关消费纠纷大量出现。今日,记者从成都市市场监管局获悉,在我市举行的多经营主体消费投诉3·15专题座谈会上,对这一问题的防范和化解,提出了新的探索性措施。
“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24年八大消费投诉热点,预付式消费纠纷已成为当前消费维权的重点领域。”据成都市消委会秘书长康鸿跃介绍,在预付式消费领域,经常涉及店铺转让情形,转店前后的经营者在纠纷处理中相互推诿,增加了维权难度,也给消费投诉处理工作带来挑战。
“经营者之间的店铺转让协议只是内部约定,不能对抗消费者等善意第三人,如侵害了消费者合法权益,经营者应该担责。”“店铺转让后,接手的现任经营者应该按照法律法规履行义务,妥善处置债权债务,而不能将商业风险转嫁给消费者。”“应鼓励和引导经营者建立健全首问负责、先行赔付、在线争议解决等制度,推动消费纠纷高效化解。”……专家、律师及司法工作者围绕多经营主体消费投诉问题在会上积极建言献策。
参与座谈的企业及行业代表则从企业经营角度介绍了防范、化解预付消费风险所采取的探索性措施。比如,美团平台针对健身行业即将推出连续包月、小额短期的“安心练”项目,将一次性付费的年卡/多年卡转为按月付模式,并配套平台监管、商家履约、随时退订和跑路赔付等保障机制;蚂蚁集团通过整合芝麻企业信用评估、安心付及监管账户等措施,构建了预付式消费风险防控体系;成都市建筑装饰协会、天府市民云联合开展家装资金第三方监管,按照工程进度分阶段支付款项,保障消费者资金安全。成立消费保障服务中心,对倒闭或跑路公司遗留的烂尾工程,以工程价核定价格,解决遗留问题,缓解矛盾。
康鸿跃向记者透露,消费纠纷调解具有高效便捷、维权成本低、案结事了等独特优势,下一步将着力推进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消费维权,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维权服务。
成都日报 记者 王静宇 责任编辑 刘杨 编辑 刘春春 供图 市市场监管局 审核 朱光泽 曹宇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