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非常反对一种判断方式:仅凭1-2月数据环比跌幅收窄,就开始欢呼“重大转折性变化”出现了,进而断言 "楼市小阳春要来了"。
这跟股市的道理一样 —— 如果没有趋势性的指标信号,仅凭分时图上的短期背驰就盲目入场,是不负责任的。中国楼市能否在 2025 年触底,要看五个关键指标是否形成共振,这才有可能做出一个定向分析。
哪五个指标?
第一个指标:库存去化周期回归健康线
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研究显示,健康市场的库存周转数 12-24 月。存量比做超市的牛奶货架,那么,牛奶上架后12-24 月售罄,这就是一个供求平衡的健康市场。反之,就说明供过于求,开发商资金链有断裂的风险。
2025年初库存去化周期深圳降至12月、杭州库存降至14月,开发商拿地金额同比上涨70%,这是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虽然目前还是孤案,但出现的很不寻常;全国总库存去化周期也至 25 个月,临近健康线。
从历史上看,2015 年库存周期触底后,房价在半年内企稳。
第二个指标:销售面积回归均衡值
均衡值是中国社科院的一个历史数据模型的测算,在城镇化率 65% 阶段的合理销量应为每年10.8 亿平方米 。这就是所谓的中国楼市的马奇诺防线,守住10亿销售面积的大底,是楼市改变预期的一个重要标志。
2024 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 9.7 亿平方米,接近均衡值,今年初发出了积极信号,开年一线城市销售面积增长 21%,二手房成交回暖更显著,深圳二手房成交量暴涨 170%。
二手房的流动性是决定性的,一个不能流动的资产会失去资产价值,二手房有了流动性,楼市就走出了重症室。
二季度的数据很重要,标准普尔研究显示,销量连续 3 个月稳定在均衡值附近,市场触底概率超过 70%。等待着我们的等待吧。
第三个指标:二手房价格指数企稳
以中国当下的楼市论,二手房价格指数企稳最具有标志性。
70 城二手房价格同比跌幅收窄至 7.4%,环比降幅仅 0.34%。2015 年提供的验证,二手房价格连续 6 个月收窄后,新房价格也会企稳,这一规律验证准确率达 83%。也就是说到六月份,一个基本的定向分析可以确定,现在则为时过早。
第四个指标:开发商信心回暖
南京河西土拍现场,38 家房企代表紧盯着大屏幕。当主持人喊出 "44.8 亿成交" 时,现场响起掌声 —— 该地块溢价率达 40%。这也是一种楼市触底信号,当然,按克而瑞研究数据, 土地溢价率连续 3 个月突破 8%,才预示着触底。
土地流拍率降至 12.3%,接近历史低位 10%,但风险与机会同在,一位民企的高管说:"现在拿地像在赌场押注,但我们看到了机会。"既然是赌,它的理论胜率可以接近50%;希望这不会是一个黑色幽默。
我们同样可以对比历史数据,2019 年土地溢价率回升后,房价在半年内企稳了。
第五个指标:政策仍然是关键
高盛去年预测中国楼市将在2027年底触底,2025年的大放水改变了高盛的预测,认为2025年有机会触底,但有一个前提,8万亿要砸进市场。无论以什么方式,是土地收储,还是降低贷款利率和交易税。改变楼市供求关系的无非是两端,或者减少供应端,或者增加需求端,但房子不是牛奶,不是过剩了想倒就可以倒,不但不能倒,还要保交付,那就只能刺激需求,形成 "需求刺激 + 供给优化 + 风险缓释" 的政策闭环。
2025年楼市能不能触底,从短期数据中,还不能做出方向性的判断,但是开年五大重要指标在悄然变化,也是事实,能不能延续到二季度,要看政策的决心与力度。
另外,给投资性购房者一个忠告,触底≠回暖,前者是市场出清的阶段性标志,而后者需要供需关系出现根本性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