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览“两新”政策里的“新”答卷
编者按
2025年开年,“两新”政策以加力扩围之势全面落地,成为稳经济、促转型的核心引擎。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于年初印发《关于2025年加力扩围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通知》,通过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的精准投放、补贴范围扩容及流程优化,推动消费与投资形成良性互动。本期《智库·数据》通过1—2月“两新”政策的实施成效,带您一探背后的“新”答卷。
观 数
读 数
“两新”政策扩围——消费与投资双轮驱动的中国答卷
■记者 胡畔
今年开年,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布的“两新”扩围政策,以超长期特别国债为支点,将设备更新与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推向纵深。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期发布的数据显示,1—2月,“两新”政策进一步发力显效,带动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继续发挥扩消费、稳投资、促转型、惠民生重要作用。
首先看消费扩容。“两新”政策的核心,在于通过补贴杠杆撬动消费市场的“沉睡资产”。今年以来,超长期特别国债向消费品以旧换新注入3000亿元资金,政策覆盖范围从传统家电、汽车延伸至手机、智能穿戴等数码产品,精准切中居民消费升级需求。数据显示,1—2月,汽车以旧换新带动新车销售额突破1165亿元,家电以旧换新申请量超2000万台,政策对存量市场的激活效应立竿见影。
其次看消费结构的质变。数据显示,1级能效家电销售额占比达80%,6000元以下手机销售额同比增长19.3%,这些数据折射出“绿色消费”与“普惠消费”的并行升级。显然,消费不仅是短期提振经济的工具,更是推动产业标准迭代的关键力量。当补贴资金向高能效、智能化产品倾斜时,市场自然“用脚投票”,倒逼企业加速技术革新。
消费市场的回暖为产业链上下游注入“活水”,同时,通过以旧换新构建的“消费—回收”闭环,正在为下一阶段的循环经济铺路。新增的1400个智能化社区回收设施与报废汽车回收量50.1%的增速,预示着资源再生体系加速成型。
消费扩容的终点,恰是产业转型的起点。而若说消费政策是“破冰”,设备更新则是“筑基”。2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将设备更新范围扩展至电子信息、设施农业等新领域,政策导向从“扩大投资规模”转向“提升投资效能”。
值得注意的是,政策工具的创新同样关键。贷款贴息、标准引领等配套措施,将设备更新从“政府输血”转向“市场造血”。当85项能耗与能效标准淘汰落后产能,当185项“两新”国家标准构建起转型框架,投资已不再是简单的数字游戏,而成为一场以标准为尺、以效能为锚的产业革命。
总体来看,2025年开年的“两新”答卷,展现了我国经济从“量”到“质”的转型决心。当18%的设备投资增速与4%的消费增长同频共振,当3000亿元特别国债与1.2万个智能回收点交织成网,中国经济正在效能革命的深水区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新范式。
总 监 制丨王 辉 车海刚
监 制丨陈 波 王 彧 杨玉洋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蒋 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