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2025年的锂电市场比预想中的更为火热。
据不完全统计,仅仅4个月的时间,锂电市场便下发了至少36笔订单,其中不乏百亿级别,涉及锂电池、四大材料及相关设备。锂电行业正以订单爆发迎来开门红,预示着新一轮增长周期已悄然开启。
01“出海”大单频现
近年来,中国锂电企业着眼于全球市场的机遇,陆续在海外深耕布局,现已进入订单收获期。
自去年以来,全球新能源车市场对锂电池的需求呈现爆发态势,不少海外车企与电池厂商密集签订长期协议。
今年2月,福特汽车与宁德时代签订5年供货协议,锁定2026-2030年磷酸铁锂电池稳定供应,2026年起应用于新车型;今年4月,亿纬锂能与德国KBS达成战略合作,打入欧洲商用车市场,双方将聚焦21700圆柱电池在欧洲物流车辆领域的规模化应用,加速推进欧洲工业运输场景的零碳转型……
同时,储能市场热度不减,海外市场需求展现出的巨大增长潜力,中国企业则在其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今年前4个月,宁德时代、比亚迪等电池企业相继在欧洲、中东市场取得重大突破。先是宁德时代成为全球首个大规模“全天候”光伏储能千兆级项目电池储能系统的首选供应商;随后,比亚迪储能与沙特电力公司成功签署当时全球最大的储能项目合同,容量达12.5GWh……
可以看出,中国企业在牢牢巩固欧美这两大主流市场地位的基础上,迅速将战略目光聚焦于南美、中东、东南亚、南非等新兴市场,不断开辟国际市场的全新版图。再度印证了中国锂电企业已具备国际一流竞争力,并深度融入全球新能源产业链。
海外订单的不断涌入,带动厂商订单量激增,只能开足马力生产。为了保障顺利出货,包括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在内的多家头部电池厂商纷纷提前锁定电芯材料供应,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变得越来越紧密。
今年1月,龙蟠科技与宁德时代再次签订正极材料年度采购协议,本次2025年度采购上限设为70亿元;今年3月,当升科技先后与SK On、LG新能源达成合作供应高镍及中镍等多型号锂电正极材料;今年4月,丰元锂能与惠州比亚迪电池签订《磷酸铁锂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同意在2025-2028年度进行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产品的采购、共同开发等合作。
磷酸铁锂与中高镍三元材料成为拿单的重头戏,这无疑加速了正极材料市场的回暖。
今年3月,中国三元前驱体产量环比增长19.75%,其中6系占比37%,8系占比33%,市场整体供应基本回归至年前水平;三元材料产量环比增长19.99%,6系三元材料占比29%,8系三元材料占比43%,市场需求预计仍将增长;磷酸铁锂产量环比增加13.4%,同比增幅约89%,行业开工率提高至57%,价格整体呈现上涨态势。
02“回血”成效不显
尽管近两年行业大单频现,但对企业的业绩带动仍不明显。
电池方面,今年一季度,电池企业整体业绩与去年同期相比有进一步改善。
如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国轩高科、欣旺达均实现了营收和净利润的正增长,国轩高科的利润增速更是达到了惊人的182.02%,头部企业仍旧主导市场。
材料方面,受过去两年产业链调整的冲击,材料企业整体承压严重。
其中,磷酸铁锂企业营收普遍大涨,但盈利依旧困难。这主要是受产品价格持续下滑导致。
一方面,过去两年,在碳酸锂的影响下,磷酸铁锂市场呈持续下跌走势,成本端缺乏有力支撑。另一方面,磷酸铁锂过剩依旧存在。市场预测,2025年我国磷酸铁锂产能将达580万吨,而届时全球磷酸铁锂需求量不到270万吨,将有大量产能被闲置。
受磷酸铁锂市场挤压,三元材料企业的营收增速放缓,利润表现也面临一定压力。
不过,随着技术的迭代,三元材料在高端应用场景下的市场需求依旧可观。特别是大圆柱电池的大规模装车、固态电池产业化速度的加快,以及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等新兴市场的发展将直接拉动高镍三元材料需求。
三元材料龙头格林美,更是一连用了三个“看好”来表达对三元材料前景的预判。
格林美表示,公司坚定的看好三元动力电池在全球范围增长动力,看好三元动力电池在全球范围对中高级车的主流配置趋势,看好三元材料在低空经济领域、固态电池等使用场景下的独特优势。
在格林美看来,至2030年,世界LFP与三元动力电池的比例有望平分天下。
设备方面,相关企业无论是营收还是利润的增长幅度,均弱于电池和材料环节的增速,更有多家企业营收、利润双双下滑,行业已经陷入低谷。
未来,产线改造升级叠加头部企业扩产需求的增加,锂电设备行业有望打开新的上升通道。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电池企业前两年规划的海外扩产项目也已逐渐进入实质性阶段,具备全球竞争力的设备厂商将在海外市场拥有较大提升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