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房地产 » 正文

又一河南房企暴雷,一年亏损33亿,负债近1500亿,大规模裁员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任飞扬 阅微札记 时间:2025-05-14 20:00:31

文|

编辑|

前言

河南有个房企,堪称“地产一哥”,那可是风光无限,赚得盆满钵满。

可谁能想到,如今它却深陷泥潭,有人说它负债近1500亿,有人说它大规模裁员,曾经的辉煌一去不返。

图片源自网络

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还能翻身吗?

这背后的故事,远比表面看到的更加惊心动魄。

从默默无闻到中原霸主

在河南房地产市场的版图上,建业集团曾是当之无愧的王者,谁能想到,这家如今牵动无数人目光的企业,起步时不过是改革开放浪潮里的一叶扁舟。

1992年,胡葆森从香港归来,带着在外企积攒的经验和对市场的敏锐洞察,一头扎进了河南房地产这片尚待开发的土地。

那时的房地产行业,远没有如今这般热闹,大家对买房置地的概念还很模糊,但胡葆森却坚信,房子不仅是遮风挡雨的场所,更是老百姓生活品质的关键。

当其他开发商扎堆一线城市时,建业反其道而行之,专注河南本土市场,尤其是那些被忽视的三四线城市。

图片源自网络

这种“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在当时看起来有些冒险,毕竟大城市的消费能力和市场潜力肉眼可见。

但现在回头看,这步棋走得太妙了!三四线城市的房价亲民,需求却很旺盛,建业用更实惠的价格、更优质的服务,慢慢在这些地方站稳了脚跟。

就好比在一片荒地上精心耕耘,等别人反应过来,建业已经收获满满。

2019年,建业迎来了高光时刻。这一年,它实现了河南省内122个县及县级以上城市的全覆盖,销售额首次突破千亿大关,成为全国唯一一家在单一省份销售破千亿的房企。

那时候的建业,就像班里成绩拔尖、还热心帮忙的优等生,谁见了都得竖大拇指。

建业的多元化布局同样让人眼前一亮,斥巨资打造的“只有河南・戏剧幻城”,把文化和地产巧妙结合,用麦田和黄土墙搭建起舞台,用戏剧讲述河南故事。

图片源自网络

项目一开业就火遍全网,成了当地文旅新地标,这种跨界操作,既提升了建业的品牌形象,又拓展了业务边界,不得不让人佩服胡葆森的商业眼光。

品牌溢价能力这块,建业也是拿捏得死死的,胡葆森公开表示自己手机号30年未变,随时接受客户投诉,这份对品牌的珍视,让建业在河南积累了深厚的口碑。

图片源自网络

大家买房,认准建业这个牌子,觉得踏实、靠谱。

然而,商场如战场,谁也没想到,曾经风光无限的建业,会在短短几年间,遭遇如此巨大的危机,就像坐过山车,爬到最高点后,突然开始急速下滑。

繁华背后的危机暗涌

曾经稳坐河南地产头把交椅的建业,会被一场接一场的“暴风雨”打得措手不及。就像好好的晴天突然乌云密布,那些看似坚固的根基,在时代的浪潮冲击下,开始出现裂痕。

2020年,房地产行业的风向说变就变。政策调控不断收紧,购房者也变得更加谨慎,市场的“寒气”开始蔓延。

图片来自网络

但真正让建业陷入困境的,是2021年河南遭遇的疫情与水灾双重打击。那时候,整个河南都难,建业更是首当其冲。

洪水淹没了在建项目,疫情让售楼处门可罗雀,这一折腾,直接损失超50亿元。50 亿啊!相当于普通人好几辈子都赚不到的钱,就这么打了水漂,任谁看了都得倒吸一口凉气。

从那以后,建业的日子就没好过。销售业绩像坐滑梯一样,“唰”地往下掉,2021年4月,合同销售额54亿元,和2020年4月相比,直接少了15亿元,下降幅度达到28%。

翻开建业的财务报表,更是让人捏一把汗,2020年,虽然合同销售总额勉强突破千亿,但重资产销售额却下降了4.8%,没完成年度销售目标。

归母净利润、净利润、净利润率也全线下跌,一年比一年少,建业对外说是汇率变动导致亏损6.13亿元,但明眼人都知道,销售成本的大幅增加才是“罪魁祸首”。

2020年销售成本347.08亿元,比2019年的227.61亿元,足足增加了52.5%,这成本涨得比火箭还快,利润能不被挤压吗?

与此同时,建业的债务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2020年12月31日,负债余额达到1493.19亿元,和1500亿元就差那么“临门一脚”,资产负债率高达85.5%,在“三条红线”里排进了“黄档”房企第一名。

为了还债,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建业只能靠发行新债券来还旧债,这不就是典型的“拆东墙补西墙”嘛!可墙哪能一直拆啊,一旦东墙没得拆了,资金链断裂,后果简直不敢想。

图片源自网络

曾经那个在河南风光无限的建业,如今却深陷泥潭,让人不胜唏嘘,裁员、降薪的消息开始在坊间流传,企业内部人心惶惶。

曾经的辉煌仿佛就在昨天,可现实的困境却如此残酷。建业该如何从这重重危机中突围?这场艰难的自救之路,才刚刚开始。

2022年初,建业裁员61%的消息不胫而走,到2023年底网传裁员7000人,尽管企业回应数据有出入,但员工降薪、赔偿分期支付的事实,早已将资金链紧张的状况暴露无遗。

那些在公司打拼多年的老员工,突然被告知要离开,心里得多不是滋味?有员工无奈感慨,十几年青春都献给了建业,现在却要重新找路。

可企业也有难处,业务萎缩、资金紧张,不裁员降本,又怎么熬过寒冬?这种“割肉求生”的痛苦,大概只有身处其中的人才能体会。

图片源自网络

为了摆脱困境,建业使出了浑身解数,先是引入国资,用29%的股权换来6亿港元现金流,这就像在沙漠中找到了救命水,暂时缓解了燃眉之急。

这些操作,就像给生病的企业动了一场大手术,疼是真疼,但不这么做,可能连活下去的机会都没有。

销售端也没闲着,“夏季会战”“秋季保卫战”轮番上阵,一线销售人员拼了命地卖房。

图片源自网络

可市场不等人,2024年财报显示,销售额虽有入账,却依然亏损33.08亿,4月销售额同比又降了20%多。

房价也持续走低,曾经的金字招牌,似乎也难敌市场的寒意,这种“越努力越艰难”的无奈,让不少业内人士都摇头叹息。

好在政策的春风也在缓缓吹来,央行、银保监会接连出台支持房地产的政策,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不断推进,这让建业看到了一丝曙光。

企业也在积极和政府、金融机构沟通,试图通过多渠道筹资解决资金问题。但市场信心的恢复哪有那么容易?就像摔了一跤,想要重新站起来,不仅需要力气,更需要时间。

写在最后

建业的故事,像极了人生的大起大落,从万人追捧的“河南地产一哥”,到深陷债务泥潭、裁员自救,谁能想到短短几年就变了天?

有人说它太可惜,毕竟曾经是河南房地产的骄傲;也有人觉得它早该转型,死守老路子迟早要栽跟头。

但不管怎么说,建业这一路的跌宕起伏,就是整个房地产行业的缩影,如今政策暖风频吹,建业也在拼命找活路,真心希望它能扛过去。

毕竟大家都盼着那个曾经撑起河南楼市半边天的建业,能再次站起来,续写属于自己的传奇!

信源来自—建业集团损失超50亿欲求助千亿房企销售增速乏力负债近1486亿

湖北长江商报2021-09-27

信源来自—“河南地产王”的艰难时刻:裁员7000,还要分期付赔偿金

金融界2022-11-15

信源来自—建业地产:4月合同销售额6亿元 同比降20.2%

2025-05-06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