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手机之王,还有机会翻盘吗?
令小雷没想到的是,被称为“非洲之王”的传音手机,有朝一日也面临崩盘风险。
近日,从传音控股发布的 2025 年第一季度报告中可以看出,该公司今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同比下降了 25.45%;归母净利润 4.9 亿元,同比下降 69.87%。也就是说,营收净利润双双下滑。
图源:传音官网
谈及传音,相信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那个在非洲爆卖的国产手机品牌。
的确,传音在非洲凭借超低价及“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横扫当地市场,2023 年还一举拿下了非洲智能机市场的第一,成功实现占有率超过 50%。这意味着当地每卖出两台手机,其中就有一台是传音,这个实力相信不用多说,大家懂的都懂。
那么为什么在前两年占据非洲智能机半壁江山的传音,如今又不行了呢?
一网友道出了真相,“被小米们偷了家,同时还遭到其他国产品牌的围剿”。
早在去年 9 月,小米创始人雷军曾在“中非企业家大会”上直言未来要进军非洲大陆市场,加大投入成本。后续小米积极扩展当地市场,结合当地化拉动“米粉”消费。如举办各种优惠狂欢节、小米粉丝见面会、消费者互动活动等。不得不说的是,小米在营销这方面,做得很成功,拿出来的成绩也很亮眼。其中 Redmi 10A(75美元)和 Note 12C(95美元)成为非洲爆款,实现营收利润双赢局面。
除了小米以外,vivo 执行副总裁胡柏山也表示下一步要进攻拉美,包括非洲一些发达地区。
图源:京东
分羹的品牌多了,传音的优势自然也下去了。
前面也跟大家提到,传音是靠低价策略占据非洲市场,主打 70-100 美元的畅销机型。由于卖的是低端机,所以价格、毛利方面肯定是会受影响的。
如今友商入场纷纷效仿。而且与传音不同的是,部分友商有供应链整合,在成本方面可以实现更低。但传音却面临着全球供应链成本激增的问题,各种芯片成本攀升不说,高通还在印度、欧洲等地发起专利诉讼,导致传音供应链成本直线上升。
前有虎后有狼,传音夹在中间腹背受敌。
图源:传音官网
看到这可能有人要问了,销量好的时候难道不会提前预想到现在的局面做出改变吗?
其实不是传音不想,而是竞争太大了。
原本早期会选择非洲市场,也是为了避免跟主流手机品牌竞争。如果研发、产品实力足够出色的话,就不会跑到偏远的非洲市场发展,靠薄利多销来赚钱了。
就拿研发费用来说,去年传音的费用是 25.17 亿元,但小米集团研发费用高达 200 多亿,华为这些就更不要说了......
当然传音也是有做出改变的,只不过效果差强人意。售价 800 美元的高端折叠屏手机,在市场上销不出去;想学习小米多元化策略,结果发现生态协同效应达不到。
最后发现,低价才是传音的“舒适区”。
图源:传音官网
不过总的来说,非洲是个很大的市场。小米等友商们进军的只是其中一部分,作为“非洲之王”的传音,能在当地驻扎这么久,其积累的渠道和品牌影响力自然不可小觑。这一次营收净利润双双下滑,不代表下一次不会上升。
同现在经历的阵痛相比,小雷觉得传音的路还长着呢。如何在“内卷”的市场里生存下去,是传音发展前路上的难题之一。
如果不思进取的话,那么结局终将被淘汰,你们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