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4日,一则技术参数在新能源充电行业激起涟漪。
“98%+模块转换效率”——这是易能时代最新一代40kW充电模块对外发布的数据。不是实验室数据,不是理想工况,而是实测下的真实表现。
在行业里,1%的效率提升并不只是数字变化,它可能是每度电多赚几分钱,是每座站点年省几十万元,更是每一个运营模型中盈亏平衡点的提前抵达。
惊讶之后,是追问:
——为什么是易能时代?
——为什么是98%+?
——为什么行业在高功率、高效率几近共识的今天,却仍鲜有玩家做到这一点?
而背后的核心问题其实更值得探讨:
在“高效”成为共识的时代,路径选择是否比结果本身更重要?
正是从这一点出发,我们重新审视易能时代的技术选型、系统策略与行业判断。
技术多路口,高效并非唯一解法
当“充电效率”被写入更多场站的KPI,如何达成这个目标却并未形成统一路径。当前业内主流的两种拓扑架构分别为:传统两级拓扑、一级拓扑。
两者在实践中各有偏向:两级拓扑成熟稳定,维护成本低,但在功率密度和效率提升上已接近瓶颈;而一级拓扑虽技术门槛高,但以结构紧凑、转换路径短、高效率等优势正在成为新一代模块的核心架构之一。
“高效”已成为行业共识,但如何高效、如何将效率落地进场站的经济性模型中,才是现在工程师们更为核心的挑战。
易能时代的选择—— 一级拓扑,不绕路,直接高效
当行业还在两级架构中做加法时,易能时代选择了做减法:减少能量在转换过程中的级数,将路径缩短、损耗减小、系统更简。
易能时代推出的40kW风冷模块采用自主研发的一级拓扑架构,将PFC与DC-DC转换融合在单一级中,不仅提升了效率,更带来了系统体积压缩、发热源集中、控制逻辑简化等多重优势。
98%+的模块效率,是一级拓扑、先进磁材与碳化硅元器件、智能调度策略的协同结果。不是一项技术的孤勇,而是一整套系统性路线的实践。
快也要稳,技术选型更关乎系统策略
高功率是行业趋势,但高功率不等于高效率。
在多数行业玩家还将重点放在单一参数突破时,易能时代则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整体运行策略:MOS故障柔性保持技术与轻载下增强,构建起“高功率兼顾低能耗”的策略框架。
快是一种目标,稳是一种能力。技术路径不只是要跑得快,更要撑得久。
行业启示——路径选择决定未来进度
每一次技术路线选择,背后都映射着企业对未来市场的理解。
在全球能源结构与充电基础设施快速变革的当下,那些能解决实际痛点、提高系统适应性和可维护性的路径,才真正具有行业示范意义。
一级拓扑不是唯一的答案,但至少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效率不是代价高昂的技术堆砌,而是底层思路的革新。
对于运营商而言,98%+的意义不仅在账本利润,更意味着在未来更具不确定性的市场中,一份更可持续的确定性。
技术的尽头,不是炫目的数字,而是行业真正能用得起、用得稳的系统解法。
条条大路通高效,易能时代选择了又快又稳的那一条。在这个快速发展的赛道上,跑得快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选对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