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6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发布修订后的 《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标志着资本市场并购重组领域迎来里程碑式改革。此次新规以 “并购六条”为蓝本,通过制度创新与流程优化,直击市场痛点,释放政策红利,被业内视为激活并购重组市场活力、赋能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 “关键一招”。
一、四大“首次”破局:从效率到包容度的全面跃升
新规最引人注目的是四项开创性制度设计,覆盖审核流程、监管标准、交易机制与资本退出全链条,展现出监管层对市场规律的深刻理解与前瞻性布局。
“2+5+5”简易审核程序:效率革命
针对上市公司吸收合并及优质大市值企业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新规首创“2+5+5”审核机制:受理2日、审核5日、注册5日。这一流程压缩幅度高达80%以上,极大提升交易效率,尤其利好科技企业与国资整合需求迫切的大型并购项目。
监管包容度升级:为创新“松绑”
新规调整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监管要求,从 “必须改善财务状况”转向 “不导致重大不利变化”,并放宽对同业竞争与关联交易的限制。此举显著降低制度性成本,为上市公司收购未盈利但具备技术优势的创新企业扫清障碍,尤其契合生物医药、半导体等长周期行业的并购需求 。
分期支付机制:风险与收益动态平衡
打破传统 “一锤子买卖”模式,允许根据标的业绩灵活调整支付股份数量。在科技企业估值波动频繁的背景下,这一机制既保障上市公司利益,又缓解标的方对短期业绩承诺的过度压力,推动并购双方形成长期利益共同体 。
私募基金“反向挂钩”:畅通退出渠道
私募基金投资期满48个月后,锁定期限可缩短。这一安排有效缓解 “退出难”问题,吸引更多长期资本参与并购重组,形成 “募投管退”良性循环,为市场注入源头活水 。
二、数据印证活力:并购重组市场加速蝶变
自2024年9月 “并购六条”发布以来,市场活跃度显著提升。 沪深两市披露资产重组超1400单,其中重大资产重组同比增长3.3倍,科创板重大重组数量更超此前五年总和。尤其值得关注的是,约四成重组项目涉及新质生产力领域,涵盖人工智能、新能源、高端装备等战略产业,成为驱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核心动能。
三、政策深意: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高阶答卷”
此次改革绝非简单流程优化,而是立足国家战略的顶层设计:
创新资本循环枢纽:通过并购重组盘活存量资产,引导资源向科创领域聚集,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例如,年内近30家上市公司收购拟IPO资产,为初创企业提供多元化退出路径。
防范金融空转:严控“忽悠式重组”与“炒壳囤壳”,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确保资金流向实体经济优质标的。
国资改革助推器:简化程序与分期支付机制,助力国企通过专业化整合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四、展望:重构市场生态的“长期主义”
新规落地不仅是制度层面的突破,更传递出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的坚定决心:以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为导向,构建“进退有序、优胜劣汰”的生态体系。未来,随着并购重组与注册制、退市制度的协同发力,资本市场有望进一步发挥“晴雨表”功能,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