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AEBS新规:政策升级背后的安全承诺
政策实施时间表明确且分阶段推进:营运客车、载货汽车、牵引车辆和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车辆需在2026年底前完成改造;所有新申请型式批准的M1和N1类车辆自2027年1月1日起必须满足新标准;在产车型则给予一年过渡期,最迟于2028年1月1日全面达标。这种"新车新标准、老车过渡期"的推进策略,既保证了政策力度,又给予产业链合理调整时间。
二、AEBS:从单一功能到多维感知
AEBS(Advanced Emergency Braking System),即自动紧急制动系统,是汽车主动安全技术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实现高阶智能驾驶的基础功能。该系统通过感知-决策-执行三大模块协同工作,能够在驾驶员未能及时反应的情况下自动启动制动,有效减少因驾驶员分心、疲劳等原因引发的追尾、碰撞事故。
下表对比了新旧标准的主要技术差异:
三、行业现状与市场缺口:从"哑铃型"分布到全面覆盖
中国AEBS市场渗透率呈现显著的"哑铃型"分布。根据乘联分会2025年2月发布的汽车智能网联洞察报告显示,今年前两个月,中国乘用车AEBS整体装配率为56.5%,其中新能源乘用车装配率相对较高,达到62.9%。
然而,不同价格区间的车型装配率差异巨大:32万元以上的高端车型装配率超过93%;24万-32万元的车,装配率在83.5%;16万-24万元的车,装配率在70.2%;8万-16万元的车,装配率刚刚过50%;而8万元以下的入门级车型,装配率仅2.6%。这种结构性缺口意味着政策落地后,将有数百万辆经济型车辆面临系统加装需求。
新规实施后,市场规模将实现爆发式增长。据市场人士测算,新规落地后,AEBS市场规模或从2024年的380亿元激增至2026年的1200亿元。这主要源于两个因素:一是适用范围扩大至N1类载货汽车,新增约350万辆/年的市场空间;二是8万元以下入门级车型的AEBS装配率将从2.6%迅速提升至100%,填补巨大的市场空白。
四、产业链投资机会:国产化加速,千亿市场开启
AEBS产业链分为感知层(传感器)、决策层(算法/芯片)和执行层(线控制动)三大模块,新规的实施将为整个产业链带来确定性增量。机构表示,渗透率提升有望催化投资机会,感知层中摄像头和毫米波雷达、决策层的算法与芯片、执行层的制动系统等环节都将充分受益。
感知层是AEBS系统的基础,如同为汽车赋予了"火眼金睛"。目前,感知层主要由摄像头和毫米波雷达构成,部分高端车型开始引入激光雷达。根据佐思数据,2024年中国乘用车毫米波雷达装配量达到1093.3万辆,装配率52.0%;2024年1-7月装配量数据达到653.1万辆,装配率升至57.3%。预计2024年全年,毫米波雷达市场规模将突破60亿元。
执行层是AEBS系统的"肌肉",主要由线控制动系统组成。据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数据,2024年我国乘用车线控制动渗透率为50.8%,市场规模约250亿元。国产厂商市场份额正在不断扩大,预计2025年渗透率将增至65%。
追踪回顾
上周,《线索早知道》精准聚焦市场热点,推荐航运、机器人、光伏等题材。相关题材展现出足够的韧性与活力。其中,航运题材受益于全球贸易的逐步复苏以及部分航线供需结构的优化,运价波动上升,吸引了不少资金的目光,相关航运企业的股价也随之出现积极变化;机器人领域作为科技变革的重要方向,在人工智能技术持续赋能以及各行业自动化需求不断增长的背景下,从工业机器人到服务型机器人,应用场景不断拓宽,市场热度持续攀升,相关概念股走势强劲;光伏产业则在能源转型的大趋势下,凭借技术成本的下降、政策对清洁能源的大力支持,以及全球对可持续能源需求的增长,在新能源市场中占据愈发重要的地位,展现出强大的发展后劲。《线索早知道》的专业洞察与精准推荐,在复杂多变的市场中为投资者指明方向,助力把握结构性机会。
国航远洋:公司主要经营国际远洋、国内沿海与长江中下游干散货运输业务。国内沿海及内河运输方面,公司主要以电煤运输为主,是国内沿海电煤运输量最大的企业之一。
利君股份:子公司利君环际主要从事智能装备制造;工业机器人制造。该业务已储备了相关核心技术,部分产品正在推动工业落地应用过程中。
京运通:公司光伏设备包括单晶硅生长炉、多晶硅铸锭炉、金刚线开方机、金刚线切片机、多晶检测自动化设备等。
为了帮大家把握结构牛行情,今晚10点发布的《线索早知道》专栏整理了关于“AEBS”、“核聚变”等题材的潜力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