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零售 » 正文

一张票根玩转一座城:文旅融合的消费新密码

IP属地 北京 编辑:唐云泽 海京爱玩英雄联盟 时间:2025-05-19 15:16:12

话说最近几年,旅游玩法真是越来越“卷”了。以前出门玩,景点门票、酒店住宿、吃饭购物都是分开掏钱,现在呢?一张票根可能直接串起整条消费链——看场戏剧送艺术展门票,高铁票能半价游古城,甚至看场球赛还能白嫖景区门票。怎么说呢,这届文旅人算是把“跨界联动”玩明白了。

‌从“单打独斗”到“打包优惠”:票根的魔力‌

你肯定遇到过这种情况:规划旅行时,景点门票、交通、住宿挨个比价,算到头大。但现在,越来越多地方开始搞“一票通”。比如河北廊坊的“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买张戏剧票直接附赠40元的艺术展门票,还能在周边20多家餐厅打九折。游客张婷算过账,订了“住+游”套餐省下好几百,转头就把这笔钱花在了音乐会上——你看,商家让了点利,反而撬动了更多消费。

这种玩法说白了就是“以主带次”。主门票吸引核心客流,附加权益则把游客引向周边消费场景。对了突然想起,去年去云南丽江,古城门票绑定纳西族表演优惠,结果看完表演顺带买了堆文创——现在想想,商家早就在下这盘棋了。

‌高铁票=旅游优惠券?交通与景区的“神操作”‌

河南洛阳今年搞了个“凭车票半价游”的活动,直接让高铁票变身旅游优惠券。北京游客韩雪一家三口,靠三张车票省下100多门票钱,转头就租了汉服拍照。景区工作人员岳文龙说,政策一出,半价票日均多卖上千张——铁路部门赚了客运量,景区赚了客流,汉服店赚了生意,游客还觉得赚了便宜,简直是“四方共赢”。

更绝的是那本《洛书寻迹手册》,巴掌大的册子塞了50多张优惠券,从景点到甜品店统统覆盖。游客拿着它,像玩寻宝游戏一样打卡消费。汉服店主张蓝笑得合不拢嘴:“4月加入活动后,顾客多了三成,妆造师忙到没时间吃饭!”这种“手册+票根”的组合,把散落的消费点串成了珍珠项链,你懂的,游客花钱花得心甘情愿。

‌赛事经济:球票如何带火一座城‌

如果你是球迷,可能遇到过这种尴尬:专程去看球,结果除了体育场哪儿都没去。但云南玉溪偏不这么干——中超球赛门票直接绑定酒店折扣、景区免票、餐饮优惠。山东球迷王军提前两天到玉溪,凭球票住了便宜酒店,吃了打折菌子火锅,还免费逛了抚仙湖。当地文旅局数据亮眼:赛事期间餐饮营业额涨了37%,商圈整体收入提升近三成。

这种“体育+旅游”的模式,本质上是把观赛的“一次性消费”转化为“过夜经济”。话说回来,玉溪还发了30万消费券,球迷省下的钱转头就花在别处——政府贴了小钱,换来的可是真金白银的GDP。

‌为什么“票根+”能火?底层逻辑拆解‌

仔细想想,这些案例背后藏着三个关键词:‌流量聚合‌、‌场景渗透‌和‌消费惯性‌。

首先,主门票(比如戏剧、球赛、高铁)自带精准客流,比漫天撒广告效率高多了。其次,优惠券和联票把游客“推”向非计划性消费场景——本来只想看剧,结果顺手买了杯奶茶;本来冲着球赛来,意外发现本地小吃真香。最后,人类有个心理弱点:一旦开始花钱,就更容易继续花。票根优惠相当于给了个“消费启动器”,游客掏第一笔钱时心态是“反正省了”,后面花起来反而更放松。

当然了,这套模式对商家要求不低。河北廊坊的戏剧幻城总经理胡锋提到,他们得和周边20多家餐厅谈分成,和酒店搞分成结算系统——利益分配要是没谈妥,可能就变成“互相薅羊毛”。不过从数据看,入园人次涨150%、商业街客流增30%,这账怎么算都值了。

‌未来趋势:从“物理捆绑”到“数字生态”‌

现在的“票根+”还停留在纸质票券或人工核验阶段,但数字化肯定是下一步。想象一下:未来电子票根直接绑定支付宝/微信卡包,走到哪自动弹出附近优惠;AI根据消费记录推荐联票套餐;甚至用区块链技术分账……杭州西湖区已经在试水“文旅数字护照”,扫二维码就能累积积分换福利,玉溪或许也能借鉴?

不过话说回来,技术再炫,核心还是得让游客觉得“占到了便宜”。就像洛阳那本手册里写的:“不是便宜才买,是觉得占了便宜才买。”——文旅消费的终极密码,或许就藏在这张小小的票根里。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