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零售 » 正文

一季度银行业保险业数据出炉:商业银行不良率微升,新增保单件数同比增长20.7%

IP属地 北京 编辑:任飞扬 钛媒体APP 时间:2025-05-20 14:33:29

日前,金融监管总局公布了2025年一季度银行业保险业主要监管指标数据情况: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资产总额458.3万亿元,同比增长6.7%。其中,大型商业银行本外币资产总额198.5万亿元,同比增长7.3%,占比43.3%;股份制商业银行本外币资产总额75.5万亿元,同比增长5.2%,占比16.5%。

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总体稳定。一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3.4万亿元,较上季末增加1574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51%,较上季末上升0.01个百分点。

商业银行风险抵补能力整体充足。一季度末,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6568亿元。平均资本利润率为8.82%,较上季末上升0.72个百分点。平均资产利润率为0.68%,较上季末上升0.05个百分点。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余额为7.2万亿元,较上季末增加2273亿元;拨备覆盖率为208.13%,较上季末下降3.06个百分点;贷款拨备率为3.15%,较上季末下降0.03个百分点。

值得关注的是,一季度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5.3万亿元,同比增长12.5%;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13.7万亿元,较年初增加7955亿元。

“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增速连续高于整体贷款增速,体现出金融资源重点支持小微的持续性导向,小微金融是多家银行在净息差下行期重点开拓的市场,央行再贷款、财政贴息、政府担保增信等措施也引导金融机构。”苏商银行高级研究员杜娟告诉笔者。

目前,大型商业银行是普惠小微的支持主力,2025年一季度末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占比在44.41%,较2024年末的42.77%再提升1.64个百分点。

普惠型涉农贷款方面,央行、金融监管总局也持续推动金融资源投入,并将粮食安全、乡村产业、乡村建设、农业科技等领域作为重点。

杜娟认为:普惠型涉农贷款更为下沉,农户在可抵押资产、财务资料、征信等方面都存在不足,农业种养植还受气候等多种低可控因素影响,目前在数字技术加持下,已有金融机构通过卫星影响结合智能识别等技术,做农作物监测等,金融机构也在不断加强涉农信贷产品创新,以提升适配性,

保险方面,一季度末,保险业金融机构(不含专业保险中介机构)总资产37.8万亿元,较年初增加1.9万亿元,增长5.4%。其中,财产险公司3.1万亿元,较年初增长6.2%;人身险公司33.1万亿元,较年初增长4.8%;再保险公司8423亿元,较年初增长1.7%;保险资产管理公司1326亿元,较年初增长3.8%。

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2.2万亿元,同比增长0.8%,虽然增速相对平稳,但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下,仍保持了稳定的发展态势。

赔款与给付支出8274亿元,同比增长12.2%。业内人士分析:这意味着保险公司对于风险的管理和控制能力在持续改善。当被保险人遭遇意外事故、自然灾害或疾病等风险时,保险公司能够及时给予赔付,帮助被保险人减轻经济负担,恢复生产生活。

新增保单件数249亿件,同比增长20.7%,表明保险市场的需求不断扩大,保险意识在全社会逐渐普及,保险公司在销售和承保方面呈积极态势。

上述人士补充:虽然保费收入和赔款与给付支出同比增长均较为温和,但这并不意味着保险业的增长潜力已经耗尽;相反,随着保险产品种类的增多和保险意识的提高,保险业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孙骋,编辑|刘洋雪)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