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用车电动化的进程中,续航焦虑、补能效率与电池寿命是横亘在技术演进道路上的三大障碍。5月17日,在合肥举行的国轩高科2025全球科技大会上,国轩高科发布的G行重卡标准箱,以单包116kWh电量、兆瓦级极速补能、“零衰减”技术实现12年超长寿命三大核心突破,为行业树立了全新标杆。这款凝聚多项自主技术的产品,不仅实现“发布即量产,量产即应用”的承诺,更展现出中国企业攻克技术难关的硬实力。在当天的大会上,国轩高科还集中发布了其他五款高科技新品,其中包括业界期待已久的全固态电池、续航达1000公里的G垣准固态电池以及单舱20MWh的储能系统等全新电池产品。
直击行业痛点的技术革新
现场获悉,G行重卡标准箱的单包116kWh设计,依托能量密度175Wh/kg的技术突破,在保持高电量的同时显著降低系统重量。堪称精准破解重量与电量悖论的典范:采用创新技术和轻量化设计,实现464度电产品整体减重较大幅度,这一创新直接转化为运输效率的大幅提升。正如国轩高科中国业务副总裁许邦南在会后的答记者问时表示:“用户既需要更大电量,又追求轻量化,我们必须通过材料创新和系统优化打破这个矛盾。”
据了解,通过四枪并充技术与1000V高压平台的深度融合,G行重卡标准箱实现了充电效率30%的提升。其搭载的600V-1000V宽域电压智能调节系统,既能适配现有基础设施,又能为未来超充网络升级预留空间。这种兼具实用性与前瞻性的设计理念,在发布会现场展示的试验车上得到充分印证,尽管轮胎已现严重磨损,电池系统仍保持稳定运行,直观展现了“技术先行、应用紧随”的产品逻辑。
全场景适应能力的系统突破
面对-40℃至65℃的严苛温域挑战,国轩高科发布的G行重卡标准箱可以通过低温活性正极材料、超宽温域电解液体系、低温适配电芯配方的三重技术保障,在-30℃环境下仍可保持高效的充电能力。可以说,G行重卡标准箱在全域温控技术上的突破,使得电动重卡能从容应对复杂气候环境,为寒冷地区的电动化转型扫除关键障碍。
在电池寿命维度上,G行重卡标准箱在“零衰减”技术上的突破也重新定义了行业标准。前3000次循环容量零衰减的特性,配合120万公里电池零损耗承诺,将电池使用寿命与重卡整车运营的习惯周期深度绑定。12年10000次循环的超长寿命设计,则意味着运输企业无需在车辆服役期内更换电池,从根本上改变了“电池即耗材”的行业认知。 “国轩高科要让用户买的不仅是电池,更是长达12年的确定性收益。”许邦南表示。
国轩高科中国业务板块副总裁许邦南
近几年来,国轩高科从锂矿资源开发到电池回收利用,构建了一整套垂直整合产业链,为G行重卡标准箱提供了成本竞争力的底层支撑。这种从牵引车到渣土车,从搅拌机到装载机、乃至矿卡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既确保了核心材料供应的稳定性,又通过梯次利用技术延长了电池价值链条。面对行业内卷,市场竞争激烈,国轩高科选择以技术创新而非低价策略应对市场挑战,展现出了“以技术立身,以生态制胜”的战略定力。
技术引领下的格局重塑
当前,中国重卡电动化渗透率正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行业普遍预计,到2030年将突破50%。许邦南表示,在快速演进的浪潮变革中,国轩高科目前已与解放、上汽、三一等多家主流重卡制造商建立起了深度的合作关系。能适用多种机型、多种工况的G行重卡标准箱,装机量也将随着牵引车、搅拌车、矿卡等电动车型的快速普及持续攀升。
值得关注的是,国轩高科并未止步于当前电池所取得的科技成果,许邦南表示,新能源汽车是一个万亿级别的大市场,整个的动力电池品牌都在孜孜以求。面对如此之大的市场蛋糕,国轩高科选择一条“以技术破卷”的发展路径。“实验室中储备着更前沿的技术方案”的一句话,暗示着国轩高科下一代产品或将带来更加显著的能量密度突破。
可以说,G行重卡标准箱的116kWh单包电量,既是当前技术实力的集中展现,也是未来创新的基准起点。当兆瓦级补能效率遇见12年超长寿命承诺,当极端环境适应性结合轻量化设计,这些技术特质的叠加效应正在重塑商用车动力系统的价值评估体系。正如国轩高科董事长李缜所强调的那样:“我们要用智慧参与制定新规则。”可以说,G行重卡标准箱的推出,不仅代表着单个产品的突破,更预示着中国企业在新能源技术标准领域的话语权提升。在这场关乎未来运输效率的技术革命中,以国轩高科为代表的中国电池企业,正通过持续创新为全球商用车电动化进程注入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