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润研究院《2025全球独角兽榜》最新发布,广汽埃安再次上榜,位列全球第50位,并连续三年蝉联全球最大新能源车企独角兽,稳居新能源汽车品牌全球第一。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持续加剧,行业转型面临复杂环境,广汽埃安与其他企业共同经历着市场波动的考验。而其能连续收获“独角兽”的资本认可,核心在于企业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变革中,持续为用户提供可感知的“确定性”,持续在科技、产品等维度夯实体系实力,这一务实特性在行业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竞争”转型的关键阶段显得尤为重要。
先进的科技储备
是持续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正如牵动广大消费者的新能源汽车安全问题,尤其是电池热失控风险,始终是悬在行业以及用户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也是消费者购车的关键顾虑。即将实施的GB 38031-2025“史上最严”电池国标,正是对行业安全底线的一次重大提升。
在此背景下,广汽埃安2021年推出的弹匣电池技术,提前5年就已满足新国标“不起火、不爆炸”的核心要求,更创下“130万用户零自燃”的好成绩,获得用户的广泛认可。这背后也验证了“全栈自研”对安全底线的保障能力,尤其是当多数企业依赖外部供应链时,广汽埃安的三电自研体系让其能从根源把控安全标准,这种“确定性”正是行业当前最稀缺的品质。
除了安全,还有新能源汽车发展当下最关键的要素,就是智能驾驶。但行业过去长期存在“技术分层”现象:激光雷达、高阶算力等核心配置多集中在30万元以上高端车型,15-20万元主流市场长期面临“智驾减配”困境。据乘联会2024年数据,20万元以下车型中,搭载激光雷达的比例不足5%。
广汽埃安的突破在于领先行业一年实现“配置下放”,将激光雷达引入15万元主流价位,搭载于埃安RT、埃安霸王龙等车型上。这并非简单的成本转嫁,而是通过规模化采购、自研算法降低边际成本的结果。此举无疑加速了智能驾驶普及进程,今年明显能感知到更多家车企加入了“普及浪潮”,使更多用户以更低门槛体验智能驾驶优势。
而面向智能出行的终极形态,区别于众多企业的“概念式炫技”,广汽埃安已经在脚踏实地地让“梦想照进现实”。在智能化领域已积累十多年研发经验的广汽埃安,今年在自动驾驶技术上厚积薄发,与滴滴自动驾驶深化合作的“AIDI计划”率先落地:2025年底量产L4级自动驾驶车型,2026年在广州、北京等城市启动示范运营。同时,广汽高域发布的飞行汽车GOVY AirCar与人形机器人Go Mate,将与L4级自动驾驶协同构建“空地一体”出行生态,直指城市拥堵痛点。
“科技普惠”思维的推动下,让广汽埃安多款车型在市场上已逐步站稳脚跟。比如埃安UT、埃安RT在细分市场快速跻身销量榜前列,在C端市场收获好评;而销量常青树AION Y Plus,通过改款在主流家庭用户中保持竞争力,稳居A级纯电SUV总销量排行榜亚军位置。广汽埃安还将通过多能源战略,持续推出增程、插混等形式的车型,覆盖更广大消费群体。
根植用户需求的体系实力
是守护信任的养料
广汽埃安在深耕科技与产品的同时,还在持续补强体系实力,最值得关注的就是消费者关心的补能网络建设。中国充电联盟2025年一季度数据显示,30%用户将“充电是否方便”列为购车首要考量,然而公共充电网络布局不均衡、体验参差仍是行业普遍面临的瓶颈,核心城市高峰时段“一桩难求”的现象普遍存在,更别论偏远地区的情况,里程焦虑并未完全消除。
面对这一行业共性难题,企业选择分化明显:部分品牌依赖第三方充电网络,将补能压力转嫁给用户;广汽埃安、蔚来、小鹏等车企则选择主动下场。以广汽埃安为例,截至2025年6月,其自建直流快充桩达13,659根,以每月新增500根的速度扩张,在北上广深核心区域实现每平方公里10根桩的密度,“直线1公里必有站”成为现实;更在西藏边陲、新疆戈壁也能见到埃安充电桩的身影。更关键的是,其打通了超百万第三方充电桩数据,形成“自建+共享”的补能网络。广汽埃安的做法跳出了“卖车即终点”的传统思维,用基础设施投入重构了用户体验,这种“把麻烦留给自己”的模式,正在倒逼行业重新思考补能责任的归属。
从“产品出口”到“体系复制”
全球化的进阶答案
广汽埃安的体系实力构建的经验,也从国内延伸到了全球市场。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已从“量变”进入“质变”阶段,但多数企业仍停留在“产品出口”层面,面临本地化适配不足、服务响应滞后等问题。据海关总署数据,2024年中国新能源车出口量中,仅15%实现本地化生产,海外用户对“售后保障”的满意度普遍低于国内。
广汽埃安的全球化进程不是最快的,但却很稳。以印尼为例,相比简单输送车辆的模式,广汽埃安选择了构建“研产供销服”全价值链体系,雅加达智慧工厂实现30分钟切换生产线,兼容4款以上车型;“太阳、月亮、星星”三级渠道网络计划2025年覆盖60个核心城市;国内成熟的补能体系与质保政策同步落地。广汽埃安带去的不仅是产品,更是一套经过中国市场验证的成熟体系——从生产到服务的全链条复制,让当地用户感受到了‘全球统一标准’的品质,这比单纯的价格优势更有说服力。
这种模式的成效已初步显现,2025年一季度,埃安(含昊铂品牌)在泰国市场销量跃居第二,印尼下线的首辆埃安霸王龙订单量突破3000辆。基于国内外的深入布局,在2024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中,广汽埃安排名第八,夯实了广汽埃安全球头部车企的地位。
从电池安全到补能网络,从智驾平权到全球布局,广汽埃安的故事本质上是新能源行业“技术向善”的实践样本:真正的创新,是让每一位用户都能触摸到的安全与便利;真正的独角兽,不该是资本追捧的泡沫,而应是用体系能力构筑的行业壁垒。这或许正是广汽埃安连续三年领跑的深层逻辑,也是其留给新能源行业的最珍贵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