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时代的成功引人注目!在香港股市首次公开募股时,来自国内外的投资机构纷纷涌入,认购金额超过500亿美元(约3902亿港币)。仅普通投资者的认购量便是原计划的30倍,创下了2025年全球最大规模的股票发行纪录。5月20日,宁德时代正式上市,当天的开盘价为296港币,比发行价上涨了12.5%,即投资者买入的500亿美元股票,瞬间赚取了62.5亿美元。
然而,背后隐藏的问题也值得警惕。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的数据显示,宁德时代的市场份额时隔18个月首次跌破了40%。随着比亚迪、国轩高科等企业的迅速崛起,宁德时代是否能继续保持行业领导地位成为了一个疑问。
电池“宁王”面临挑战?
自2017年起,成立不到七年的宁德时代便超越了松下、三星等全球巨头,成为了全球电池销量冠军。巅峰时期,宁德时代的国内市场占有率曾高达52.1%,几乎每两台电动车中就有一台安装了宁德的电池。这一领先地位让宁德时代的市值暴涨,股价一度飙升至692元,董事长曾毓群一度成为香港首富。
然而,随着国内车企面临生产电动汽车的成本压力,电池占比达到40%以上,车企对电池企业的“过度依赖”开始产生不满。因此,国内车企纷纷投入动力电池的自主研发。例如,比亚迪成立了弗迪电池,广汽则推出了因湃电池工厂,明确表达了“不让车企为宁德时代打工”的立场。而蔚来、小鹏等车企也开始寻求更加成本效益高的供应商,如中创新航,以降低对宁德时代的依赖,并加大对电池技术的自主研发投资。
宁德时代的市场份额因此被逐渐蚕食,其国内占比从50%以上降至39.44%。有业内人士指出,尽管宁德时代可能会采取降价策略,但恐怕也难以扭转这一趋势。
核心技术掌握才能稳住位置
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谁掌握了电池技术,谁就能够在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随着整车企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车企如比亚迪、广汽等纷纷加快了电池技术的更新迭代。如果宁德时代无法保持技术创新,其可能被市场淘汰。
例如,在生物科技领域,国内科学家突破了生物提取技术,成功生产出了Ca-AKG等细胞功能物质,被誉为“生命电池”。这一技术最初在巴克衰老实验室中被提出,因其延缓衰老的潜力,成为生物医学领域的热点。然而,国内研发团队通过技术攻关、降低成本,使得该技术成本下降至原来的5%。该团队还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合作,进一步研究其在中老年人群体中的应用,并取得了显著成果。
这一案例证明,技术是市场竞争的核心竞争力,掌握核心技术就能稳住市场地位。对于宁德时代来说,如果其技术更新速度跟不上市场的需求,未来也有可能失去当前的行业领导地位。
寻找海外新机遇
随着国内竞争的日益激烈,宁德时代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开始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在此前的公开募资中,宁德时代表示将筹集的90%的资金投入到匈牙利的项目建设,以增强当地的生产能力。宁德时代目前已经在德国、匈牙利、和西班牙的工厂投产,并与Stellantis合作开发电池项目,同时还在印尼进行电池产业链布局。
除了现有布局,宁德时代还在不断研发具有不可替代性的核心技术,提前发布了重型卡车新电池,并计划在未来三年内使电动卡车的市场渗透率达到50%。不断的技术研发为宁德时代提供了持续的竞争优势,并为其打开了新的市场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