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中原消费金融:高增长外衣下,藏着多少“利率猫腻”?
近期,消费金融行业业绩披露落下帷幕,市场格局出现新变化。多家头部消费金融公司业绩表现欠佳,而中原消费金融却脱颖而出,实现营收35.27亿元,同比增长19.75%;净利润达5.03亿元,同比增幅20.95% ,总资产增长至424.79亿元。亮眼业绩的背后,中原消费金融也面临诸多质疑与挑战。
从营收构成来看,虽然利息及手续费净收入达35.25亿元,是业绩增长的坚实支撑,但投资收益却从上年同期的5155万元转为亏损231.45万元,显示出业务结构的潜在风险。营业支出方面,2024年达到29.63亿元,同比增长19.29%,主要源于信用减值损失大幅增加5.4亿元至17.72亿元,这反映出公司在资产质量控制上存在压力。尽管业务及管理费有所下降,但外包费和研发费的增加也显示出公司在业务拓展与技术投入上的战略调整。
资产质量方面,中原消费金融不良贷款率从2023年底的2.19%降至2024年底的2.09%,看似有所改善。然而,仔细分析资产质量分布,已发生信用减值的贷款规模仍不容忽视,这表明潜在的信用风险依然存在,资产质量的稳定性有待进一步观察。
在业务快速扩张与业绩增长的同时,中原消费金融的合规问题却屡遭质疑。有用户反映,通过“易得花”向中原消费金融贷款时,除24%的贷款利率外,还被收取高达13.6%的担保费,综合年化费率达37.6%,远超监管要求的24%上限。这种通过“借道”担保公司规避监管的做法,严重损害了消费者权益,也暴露了公司在合规经营上的漏洞。公开投诉平台上,大量用户反馈中原消费金融综合贷款利率超过24%,面对质疑,公司却选择沉默,未对媒体作出任何回应。
中原消费金融热衷发行ABS,计划于2月24日发行2025年第一期个人消费ABS,规模达15亿元。尽管发行说明中显示加权平均贷款利率为18.74%,但用户反馈的高利率问题仍引发市场对其ABS资产质量的担忧。若资产池中存在大量实际利率远超合规范围的贷款,未来可能面临法律风险,影响ABS的本息偿付。
2024年,中原消费金融因对合作机构管理不审慎、贷款管理不尽职等问题被罚款160万元。这并非个例,消费金融行业整体监管趋严,罚单频出,反映出行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合规管理的缺失。对中原消费金融而言,此次处罚不仅是声誉上的损失,更警示其在业务扩张时需严守合规底线。
中原消费金融在业绩增长的道路上,必须正视合规问题。监管部门也应加强监督,防止类似“变相高息”等违规行为的发生,确保消费金融市场的健康、公平与透明,切实保护消费者权益。
撰文丨九裘小妹
编辑|邹猫小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