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花儿街财经,作者 | Leon,编辑 | cc孙聪颖
近日,市场流传一份有关海信集团的内部文件,内容为“关于殷必彤职务聘任的通知”,将聘任殷必彤为空气事业部(筹)总裁。随后,“殷必彤确认加入”的消息已经在海信内部得到确认。美的集团则回应称殷必彤离职已久。
殷必彤何许人也?资料显示,殷必彤于1999年加入美的集团,主要负责空调业务,一度成为美的集团的一方诸侯,担任集团董事和副总裁职务。就在美的空调的高光时刻,2022年12月31日,殷必彤急流勇退。
看似平常的一项人事任命,出现在目前的时间节点上却显得有些微妙。就在今年5月7日,海信集团与美的集团刚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AI应用、全球先进制造、智慧物流等多领域开展全面战略合作。两大头部家电企业的此次合作,一度引发业内感慨:“商业世界,没有永恒的对手,只有永恒的利益。”
那么,殷必彤加入海信是否会影响两大白电企业的合作,又会为接下来的空调市场竞争格局带来什么变化呢?
前美的集团诸侯,曾带领美的反超格力
家电行业的职业经理人不似互联网行业高管般高调,更加低调务实。殷必彤虽鲜少接受采访,但其履历非常扎实。1999年硕士毕业后,殷必彤进入美的任职,初期担任美的制冷家电集团洗衣机事业部总经理助理,凭借出色的工作能力获得了肯定。
殷必彤第一次被委以重任,是在2008年。彼时,美的集团开启对小天鹅的收购计划,殷必彤被委任为小天鹅营销公司总经理,首要任务是恢复小天鹅洗衣机的销售。在殷必彤的带领下,小天鹅2014和2015连续两年营收同比增长超20%,盈利能力连年提升,为美的日后成功换股吸收合并小天鹅打下了基础。
2015年末,殷必彤从小天鹅功成身退,重返美的集团担任副总裁,兼任美的家用空调事业部总裁,开始下一段征程。值得一提的是,此时的美的集团刚刚进入方洪波时代,殷必彤作为其左右手,对美的集团迈进下一个发展周期起到了关键作用。
殷必彤上任后,提出了“全面超越”的市场定位和目标,剑指美的空调的老对手格力,在营销、渠道等方面展开全面阻击,开始了新一轮的空调大战。其中的关键战役,无疑是格力经销商倒戈事件。
2019年,董明珠因格力电器的营收压力开启全员销售模式,同时开始对线下渠道进行改革,鼓励经销商通过网批平台进货。显然,此举动了渠道商的蛋糕,毕竟格力空调能够在全国线下大量铺货,靠的是渠道商持股格力电器、打造利益共用体的模式。
在殷必彤的带领下,美的空调事业部抓住机会,在2020年的美的空调全国代理运营商大会上提出了“抢规模、加利润”的战略,从传统零售和工程行拓两方面入手,加大销售力度,如抢占存量市场、拓宽网点覆盖等手段。于是,也就有了同年8月,原山东格力经销公司带领格力客户全部转投美的的事件。
家电行业资深分析师刘步尘指出:在美的集团的发展史上,高管离职后去同行企业就职的,殷必彤是第一个。同时,美的空调营收规模超越格力,便发生在他操盘空调业务期间,足以证明其实力。
殷必彤的离职是否有 “不能说的秘密”?《华尔街科技眼》就此,访问了多位美的集团相关人士,各方表态可总结为:美的集团不会依赖某个人,制度体系更重要。企业在特定阶段需要合适的人,但不是唯一的。还有美的老员工指出,殷必彤离职前已是 “一方诸侯”,上升空间已非常有限。实际上,美的集团管理层竞争激烈,推行 “赛马不相马” 的人才机制 —— 与方洪波同期的黄健也极具管理才能,但在与方洪波的 “赛马” 竞争中出局后,不仅离开了美的集团,也逐渐淡出了公众视野。值得关注的是,黄健是美的集团第二大自然人股东,持股比例达 1.12%,仅次于方洪波的 1.53%。
另外,美的空调在殷必彤离职后的两年间,也迅速培养出了新生代力量,即目前家用空调事业部的负责人、集团副总裁赵磊。赵磊是美的集团最年轻的副总裁,今年刚满40岁,在推动美的空调DTC改革方面(Direct to Consumer,直达消费者)做出了一定贡献。
从目前美的方面的反应来看,殷必彤已然遵守了竞业协议,并未产生纠纷。至于美的和海信接下来的合作是否能顺利推进,还有待观察。
加码白电业务,空调需补齐线上短板
“(邀请殷必彤加盟海信家电)目的就是把空调产业做好”,海信相关人士对媒体表示,“海信对空调业务有更多的期许,包括商用、家用领域。”
海信集团拥有海信视像(600060.SH)、海信家电(000921.SZ)两大家电上市公司,前者专注电视、投影仪等影像产品;后者则主营白电业务,包括空调、冰洗、厨电和小家电等。近年来,海信家电通过并购构建了完整的空调产品体系,商用中央空调以海信、日立、约克品牌为主,消费端则主打海信+科龙双品牌驱动。
2024年,暖通空调业务为海信家电贡献了402.83亿元的营收,占总营收的43.43%。另外,暖通空调毛利率为28.55%,是海信家电产品线中最高的,是绝对的王牌业务。财报中指出,2024年家用空调线上和线下零售额分别同比增长10.8%和21.2%,均高于行业均值。其中,海信新风空调稳居全渠道销额第一,市占率超40%。
当然,加了定语“新风”,就说明海信空调仍需要强调差异化竞争力。奥维云网的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1-4月,美的空调问鼎中国空调市场线上线下双第一(以销额计算),格力空调居次。从第三名开始,线上线下市场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情况:小米以13.41%份额拿下线上第三;海尔则以10.67%份额位居线下第三。另外需要指出的是,线下排名第五的卡萨帝和第六的COLMO,分别是海尔和美的旗下的品牌。
海信方面,线下市场的表现远远好于线上,市场份额分别为10%和2.98%。科龙方面,仅在线上市场拿到1.93%的份额。同时,海信和科龙空调销售额均出现同比下降。从整体市场来说,海信系空调目前处于第二梯队,相对来说线上市场是其短板。2006 年海信以 6.8 亿元收购的科龙品牌,至今未能充分释放集团内部协同效能。尽管科龙当前聚焦性价比市场,但其市场份额仍呈持续下滑态势。
不难看出,目前线上市场是海信空调的短板。相对来说,海信家电在互联网、年轻化拓展方面远远逊色于同集团的海信视像,后者拥有互联网品牌Vidda,线上市占率位居全行业前二;即便是主品牌海信,也通过与《黑神话:悟空》的合作出圈,吸引并留存了年轻用户群体。
2025年,海信白电明显了加码了市场扩张力度。殷必彤上任后,除了在他擅长的线下渠道发力,更迫切的任务可能是为海信空调量身打造一套互联网战略,从产品研发、定位、市场营销各方面全面出击,阻击小米等品牌的持续扩张,吸引更多线上消费者购买海信空调。
空调市场竞争加剧,企业祭出必杀技
不久前,美的集团和格力电器先后发布2024年财报,在报告中,双方均宣称是“空调行业第一”,上演了一场罗生门。虽然最终以“统计口径不同”来收场,但也说明了空调赛道的竞争日趋白热化。
美的赵磊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美的集团正在推动业务模式变革对抗同质化内卷,其中一个重点就是零售能力的构建,具体体现在线上线下一套品,也就是全渠道融合。赵磊表示,美的希望未来线上线下产品完全打通,即同款、同价、同促。对于家电企业来说,这是一块难啃的骨头。
格力电器方面,今年的大动作包括推动“董明珠健康家”落地,希望通过董明珠的个人IP吸引用户在格力专卖店购买更多格力生态家电。同时,格力电器已经确认董明珠将在23日晚间与此前离职的孟羽童共同直播,疑似和解。董明珠深谙流量之道,在格力电器2024年营收同比下降7.26%的情况下,意欲通过制造噱头来博取一波流量,提升格力空调在6.18期间的关注度和销售。
当然,不能忽视的“家电搅局者”小米,也在不断拓展家电产品形态的思路。比如,小米推出的“上吹风”空调,在产品设计上就打破了挂式空调常年来的思维局限,深受年轻用户追捧。叠加其本身的互联网基因和米家生态,在线上市场不断开疆拓土。另外,小米也在武汉兴建了智能家电工厂,自产自销,除了摆脱“依靠代工”的帽子,也有利于降本增效。
小米大张旗鼓进军家电行业,让人不禁回想起美的与小米那段曾备受瞩目的合作往事,个中变迁亦令人唏嘘。2014 年,美的集团与小米达成战略合作,双方携手步入 “蜜月期” 。然而,随着小米强势进军家电领域,与美的形成直接竞争关系,昔日默契逐渐瓦解。到 2024 年财报期,美的集团清空所持小米股票,这场持续十年的合作正式宣告终结,曾经的伙伴最终分道扬镳。刘步尘补充道,殷必彤加盟海信空调恰逢小米发力空调业务,今年的空调行业格局,已然透出 “山雨欲来风满楼” 的意味。
最后回到海信家电,在经历了2020年、2021年净利润连续两年负增长的情况下,整体业绩在近三年来稳定提升,去年末还对高层人事进行了重大调整,由高玉玲接替代慧忠担任海信家电董事长职务。高玉玲财务出身,年轻有为(81年出生),参与了多起海信集团的重大并购,在降本增效方面尤其有经验,有助于海信家电持续保持增长趋势。
产品方面,海信系产品目前的主要卖点是AI,通过集团自研星海大模型赋能产品,提升了品牌整体的科技感,但海信白电产品在营销层面依然偏弱势,没有让人印象深刻的记忆点。随着殷必彤的加盟,海信家电再添一员悍将,在市场营销方面应该会有一定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