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人物资讯 » 正文

小米YU7,能否成为雷军的高调反击之作?

IP属地 北京 编辑:唐云泽 科技说说 时间:2025-05-26 01:00:06

文/

近段时间,风口浪尖上的小米汽车正在饱受流量带来的“反噬”。与此同时,小米汽车自身的优缺点也被集中放大,正面的赞美虽然犹在,但负面的评价则格外令人关注。

尤其是雷军罕见地在社媒平台上静默50余天。直到5月22日的小米15周年战略发布会现场,雷军携第二款车型小米YU7高调回归。这款定位“豪华高性能SUV”的新车,不仅承载着小米汽车从现象级爆款向技术标杆跃迁的野心,更被视作重塑公众信任的关键之作。

那么,诸多悬念也随之而来:小米YU7的产品实力能否撑起一场信任反击战?在产能掣肘与用户质疑的双重压力下,雷军能否复刻小米SU7的爆款神话,甚至借此重构小米汽车的品牌护城河?

产品实力:从家族基因到技术越级

根据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发布的《新能源汽车革命技术路线图——动力电动化、整车智能化、能源低碳化》显示,当下的发展背景是“技术大变革、产品大变型、市场大变局”。其中,“产品大变型”指的是“汽车产品从精益生产耐用件到高频迭代时尚品系统性大变局”。能够看到,在白热化的竞争下,汽车本身的属性已然改变,成为“时尚品”。

雷军显然深谙其道,并将小米YU7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在小米15周年战略发布会上,哪怕小米自主设计的旗舰SoC玄戒O1再如何重要,也是和平板、手表及各种家电产品出现在上半场。重中之重的下半场,则成为小米YU7的专享舞台。

从“时尚品”的角度看,小米YU7的产品实力非常强大。雷军表示,YU7的定位是豪华高性能SUV,不是SU7的简单拉高版,而是在SU7的基础上重新设计。这也意味着,小米YU7有着“家族基因”。

从外观设计来看,小米YU7延续了小米汽车家族的设计语言,和小米SU7在风格上一脉相承,将科技感与运动感拉满。比如,4999mm车长与3000mm轴距构建出修长车身,溜背造型不仅提升续航表现,更赋予整车猎豹般的运动姿态。

同时,小米YU7做了大量的空气动力学设计。全车共有40处风阻优化设计,以及10组贯穿式风道、19个风口来整理全车气流。最终,小米YU7的风阻系数达到了0.245Cd,而空气动力学优化带来的最直接表现便是提升续航里程。

隐藏式门把手、“米”字型矩阵大灯与低风阻轮毂等,则在科技感与美学之间找到了完美平衡。这也让小米YU7这款中大型SUV罕见地拥有了“超跑既视感”,可谓精准戳中年轻消费群体的审美理念。

当然,小米一向擅长的越级技术,在YU7身上同样没有缺席。小米YU7共有标准版、Pro版、Max版三款车型,其中标准版为单电机后驱、续航835km,Pro版本为双电机四驱、续航770km,Max版本同样为双电机四驱、续航760km。

动力性能上,小米YU7 MAX版本搭载了双电机系统,前后电机最大功率分别为220kW和288kW,综合最大功率690马力,总功率508kW,零百加速3.23秒,最高车速可达253km/h。

此外,雷军还重点介绍了座舱搭载的天际屏全景显示。该屏幕由三块Mini LED屏幕组合而成,可将信息直接反射至前风挡下黑区,实现1.1米超宽全景显示,还能根据导航、驾驶辅助、娱乐等不同场景智能适配显示内容——将科技感直接拉满。

能够看到,针对产品实力,雷军已经将小米YU7尽量“武装到牙齿”。

双重考验:信任重建与产能突围

小米SU7的爆红,曾让小米汽车站上C位。但此前发生的高速爆燃事故,暴露出小米汽车的信任短板。要知道的是,当下的消费者绝不只是满足于性价比,更要求“零容错”的安全保障。

小米YU7的发布,正是这场信任保卫战的关键之举,本质是一场信任赎回战役。当然,信任重建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用实力来证明。日前,雷军表示,小米SU7爆燃事故发生后,管理层和汽车团队开了无数次会,研究如何系统性解决问题,高度重视汽车安全和质量,要成为最安全的车。

而颇为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发布会现场雷军没有直接谈及那场引发舆论大战的事故,但处处可见小米YU7面向安全层面做出的针对性调整。比如,小米YU7的车身结构再升级,除了车头与车尾的加固外,还在底部增加1500MPa的防刮底横梁,能有效降低石子刮坏电池包的概率。

而且小米还与合作伙伴联合开发了强度达2200MP的热成型钢材,并借鉴防滚架设计理念,通过热气胀管技术,嵌入A柱与B柱之中。这让小米YU7通过了50余项碰撞测试,覆盖C-NCAP、C-IASI规定的所有碰撞标准。

在辅助驾驶的硬件配置上,小米YU7选择全系标配——包括拥有700TOPS算力的英伟达Thor车载计算平台,以及由1个点云距离达到200米的激光雷达、1个4D毫米波雷达、11个高清摄像头以及12颗超声波雷达组成的传感器结构——让辅助驾驶更加安全。

同时,雷军还宣布面向车主推出精英驾驶高阶驾驶培训课程。该课程包含加速制动、紧急变线、绕桩及低附着路面驾驶等科目,并设置金卡纳综合训练,通过连续转向、极限过弯等场景模拟,帮助学员掌握车辆动态性能与操控技巧——从理论到实践,全面提升驾驶操控能力,也让安全得到进一步保障。

种种举措之下,有望提升消费者对小米汽车的安全信心,进而实现信任重建。

从另一个角度看,小米YU7还面临产能问题。“小米YU7是为这样一群人设计的:那些不能容忍平庸的人;那些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人;他们经历过风雨,但依然对生活充满热情;他们乐观豁达,始终乐观进取。YU7就是为先进的时代精英潜心打造的先进SUV。”这是雷军在微博上发布的一段话。

在商业传播中,这叫“鼓舞型愿景叙事”(Inspirational Vision Narrative)。其核心在于用“未来的蓝图”点燃当下的激情,形成持久的驱动力。对雷军这样的营销大师而言,显然非常擅长激发消费者的行动热情,也能让小米YU7爆火。甚至在小米YU7预发布的前一天,已有销售以及各路博主贴心地为准车主们拿出各种“保姆级”抢购教程。网上也出现不少“代抢YU7”的黄牛,中间费用最高甚至标到上万元。

但随之而来的,就是或许在短期内难以解决的产能问题。在发布会上,雷军宣布年4月,小米汽车交付超28000辆新车,且小米SU7系列已经累计交付新车25.8万辆。但小米的产能目前还是供不应求——就目前小米汽车APP显示,小米SU7系列车型的提车周期在36-49周,约9-12个月;小米SU7 Ultra的提车周期在23-26周,约6-7个月。

当然,小米也在不断提升汽车产能,以更好地完成小米YU7的交付。如,工厂二期于去年动工,并于今年4月15日完成验收,按计划7、8月正式投产。届时,小米汽车的产能将达到30万辆/年。但随着小米YU7未来正式上市后市场需求爆发,小米需在SU7现有订单与YU7新增需求间分配产能,肯定会面临巨大的产能挑战。

写在最后:

小米YU7的登场,不仅是一款全新力作来临,还是一场关乎生存的“信任重构”,更是雷军在汽车战场上的又一次“豪赌”。它承载着重塑信任、延续爆品神话、突破产能瓶颈的多重使命,每一步都牵动着行业的神经。

从产品实力来看,小米YU7有着无惧任何对手的硬核资本。从战略布局来看,雷军通过“人车家全生态”构建起差异化壁垒。不过,信任重建需要时间,产能提升需要耐心,市场竞争更需要智慧。

雷军需要证明:小米汽车不再是“营销大于产品”的争议者,而是能通过技术沉淀与体系化能力,在安全、交付、生态三大维度建立护城河的长期主义者。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