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愿意签单,第一年保费的佣金,我返还你一半。”近期收官的由孙俪主演的都市情感剧《蛮好的人生》中一句台词,揭开了保险行业长期存在的“返佣”现象。
现实当中,这样的场景时有上演。有保险经纪人向透露,此前客户通过其投保的一张60万元养老年金保单,在犹豫期被其他代理人以1万元返佣“截胡”;也有保险代理人向反映,因未“返佣”正在经历客户退保风波。
面对违规行为,监管整治力度持续加码。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监管部门针对“返佣”行为已开出超75张罚单。其中,5月23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江西监管局发布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显示,太保寿险江西分公司因“给予投保人等保险合同约定以外利益”被罚43万元,相关责任人合计被罚16万元。
业内人士向指出,“返佣”行为不仅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环境,还可能损害长期稳健经营的企业利益。随着“报行合一”政策从银保渠道逐步延伸至个险领域,行业正面临深度洗牌。
中关村长策研究院健康养老研究中心主任龙格向表示,“报行合一”的核心在于解决保险行业长期存在的“费用虚高”“报行不一”问题,通过强制要求保险公司实际费用与备案标准一致,杜绝恶性竞争和虚假费用,降低费差损风险。其政策逻辑根植于穿透式监管理念,强调对产品定价、销售行为的实质穿透,减少信息不对称,遏制“返佣”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
图源:图虫创意
保险销售“返佣”现象频发,有人被1万返佣撬走60万保单
所谓“合同外利益”,即保险销售人员或机构通过返现、赠送礼品等“返佣”方式变相降低保费,吸引消费者投保。
业内人士向指出,这类行为看似让利消费者,实则扭曲市场规则,滋生销售误导、退保纠纷等连锁反应。
上海保险经纪人娟子(化名)向分享了其亲身遭遇的“返佣撬单”经历。2022年客户本已通过其签订了60万元养老年金保单,却在15天犹豫期内被其他代理人以1万多元返佣“撬单”。更具戏剧性的是,当客户一年后因新保单续费困境求助时,娟子意外发现这份总保费100万元的新保单,其投保日竟与原保单退保日“无缝衔接”。
“客户直言被返佣甜头蒙蔽,买到了性价比更低的产品,甚至愿退还‘返佣’并承担数万元损失退保。”娟子向透露。不过,她还是建议客户谨慎退保,并指出预定利率下调后,2022年的产品反倒成了保值选项。
图源:优酷app,《蛮好的人生》剧照
在广州某国企工作的王女士(化名)也经历了类似情况。三年前投保重疾险时,代理人以10%首年保费返现及微波炉、体检卡吸引其签约,结果保额超出实际需求约50%。“当时薅羊毛心理让我忽视条款,现在更看重条款清晰度和后续服务。”王女士向表示。
当“返佣”成为行业频现的潜规则,坚守职业底线的从业者反而陷入困境。资深保险代理人书睿(化名)正面临因拒绝“返佣”引发的退保纠纷。书睿向透露,其客户在投保30万元增额终身寿后,得知其他代理人存在“返佣”行为,转而要求书睿返还佣金。尽管销售全程合规,但客户仍坚持“不返佣即不懂人情世故”的认知。
“专业服务和后续保障在真金白银面前显得苍白无力。”书睿向表示,在被告知“返佣”违规后,客户不仅恶语相向,甚至投诉至书睿所在保险公司要求全额退保,目前该事件还在调查阶段。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精算科技实验室主任陈辉向指出,“返佣”行为频现的原因在于行业发展的结构性矛盾。一是部分寿险公司为盲目扩张销售团队,引入无资质人员,高额佣金虽激励业务发展,却也诱使销售人员返佣、合谋退保骗取首期佣金等现象频发;二是部分销售人员缺乏长期主义,为短期利益忽视自身价值,对保险销售“专业化”“职业化”重视与认知不足。
“近两年寿险业逆势增长源于居民财富增加、资产配置变化,更在于保险(产品)成为‘优质资产’。但需重新认识环境、保险、资产配置及保险配置逻辑,以重塑保险及销售人员价值。”陈辉向表称。
年内超75张罚单敲响警钟,“报行合一”深入到个险领域
当前,“返佣”现象正随着“报行合一”政策的深入推进,被监管的重拳逐步打破。
2025年以来,保险业监管持续保持高压态势。截至今年5月23日,监管部门已针对泰康人寿、国华人寿、民生人寿等机构及其相关责任人开出超75张罚单,累计罚款金额超千万元。其中,也不乏百万罚单,人保财险茂名市分公司因“给予投保人和被保险人合同约定以外利益、虚列业务宣传费”等违规行为,被处以85万元罚款,时任副总经理吴振华同时被警告并罚款21万元。
值得关注的是,这些处罚事由高度集中,主要涉及“未按规定使用备案保险费率”和“给予保险合同外利益”两大违规行为,凸显监管部门对“返佣”乱象的精准打击。
自2023年银保渠道率先试水,“报行合一”在2025年深入到个险渠道。
4月上旬,金融监管总局向人身保险公司下发《人身保险产品“负面清单”(2025版)》,重点聚焦在产品费率厘定及精算假设方面,强化“报行合一”的监管要求。
4月下旬,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推动深化人身保险行业个人营销体制改革的通知》,明确要求深化个人营销体制改革,强化管理和监督力度,深化执行“报行合一”。该通知被业内视为个险渠道“报行合一”正式落地。
龙格向表示,“报行合一”政策逻辑根植于穿透式监管理念,强调对产品定价、销售行为的实质穿透,减少信息不对称,遏制“返佣”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长期来看,“报行合一”推动行业从粗放扩张转向精细化经营,降低负债成本、提升风险防控能力,同时促进银保、经代等渠道的生态共建,为行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改革浪潮下,保险代理人正经历艰难蜕变。“报行合一”政策下,险企在渠道的费用投入将进一步收紧,“返佣”行为或被迫减少。不少非绩优代理人坦言面临“不返佣即失客”的两难选择,这或进一步加剧人力的流失。
“佣金是贯穿保单全生命周期的服务对价。就像《蛮好的人生》里胡曼黎说,签下单子那一刻起,我们的服务才刚刚开始。”书睿向表示,行业虽有“返佣”现象,但合规前提下,应通过专业服务(如清晰解读条款、定制保障方案)和长期售后支持提升竞争力,而非依赖短期让利。
图源:优酷app,《蛮好的人生》剧照
多位保险代理人向表示,让“服务价值>价格折扣”理念深入消费者心理,成为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行业应该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强化保险产品和服务的透明化披露(如‘双录’回访制度、分红保险红利实现率披露),普及保险知识(如监管与教育部门合作课程),帮助消费者理解保障本质而非价格。”龙格向表示。
陈辉向则分析指出,消费者选择保险是基于环境与认知的行为。问题根源不在消费者,而在于销售人员动机、保险公司激励机制及行业消费者金融素养教育的缺失。当前上市险企披露的新业务价值更受股东关注,消费者实则看重保险风险治理、价值创造与资源配置功能,破局关键在于险企以行动响应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