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莫扎特《土耳其进行曲》的旋律在 OpenHarmony 5.1 Release 版本发布会现场响起时,开源鸿蒙项目管理委员会主席任革林正试图用这首创作于1778年的古典乐,诠释一场发生在21世纪的操作系统革命。莫扎特创作此曲时虽身处困境,却谱写出充满生命力的乐章。在任革林看来,OpenHarmony 升级发展的过程虽不似这般艰辛,但 OpenHarmony 对极致性能的追求,与音乐家对作品的执着与热爱并无二致。
开源鸿蒙项目管理委员会主席任革林
这番艺术与科技的跨界隐喻,指向了 OpenHarmony 5.X 版本最鲜明的技术特性——快。任革林问过很多开发者对 5.X版本的感觉,几乎所有开发者的反馈都是“快”。背后的原因是 OpenHarmony 在图形、方舟运行时、应用框架、Web、第三方库等多方面都进行了优化。而 OpenHarmony 的"速度革命"不仅让开发者们眼前一亮,更如同一曲精准的编程赋格,将系统优化的每个声部都调校到最佳共鸣状态。
5月24日,OpenHarmony 5.1 Release 版本正式发布,支持更多的设备形态、全面提升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开发者体验,这是其技术路线演进中的关键一跃——更快的开发体验,向消费端的加速渗透,以及向全场景生态发起猛攻。
技术破局:以更快的开发撬动更多的设备
5.1 版本在系统功能、设备品类、开发工具链等多个维度都实现了突破:系统接口数量已与主流操作系统持平,可支撑复杂应用开发;在性能和操作体验方面,许多模块都进行了重大升级;增强对 PC、大屏设备等消费级硬件的支持;在开发环境和工具方面,5.1 版本也进行了大量改进,显著提升了开发效率和调试调优的便捷性……
种种技术能力的演进,组成了开发者眼中的“快”。
这种速度优势在消费电子领域尤为显著,“ArkUI 的自定义能力,确实给我们的开发带来很大的便利。”百度资深研发工程师、百度 App 鸿蒙技术负责人王贝贝透露,首先,ArkUI 提供的自定义能力极大地简化了复杂页面及多场景定制化需求的开发流程,使得开发过程更加便捷,有效避免了高度耦合情况的出现,显著提升了开发效率。以百度 App 的实践为例,王贝贝演示了声明式开发的革命性价值——在多垂类场景中,通过 OpenHarmony 的核心应用开发框架 ArkUI 的自定义占位节点技术,将不同垂类功能的 UI 组件解耦。传统开发需将众多控件硬编码至页面,现在只需预设节点位置,各模块按需动态加载。这种架构使代码冗余度下降,页面结构更为清晰,开发更流畅。
百度资深研发工程师、百度 App 鸿蒙技术负责人王贝贝
其次,快的另一重意思,是用户体验,让用户使用的更流畅。ArkUI 的预创建能力允许百度将原本在页面加载环节进行的部分工作提前完成,从而显著减少了加载环节的耗时,使得页面打开速度得到明显提升,对性能产生了积极影响,并大幅改善了用户体验。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跨端协同——百度App基于同一套代码库,已实现手机、车机的交互,接下来则会部署至 PC 端。
而跨端的能力是 OpenHarmony 区别于其他操作系统的显著优势,也是加快开发效率的一大前提。
据听见科技 SaaS 平台技术总监何旭峰透露,得益于 ArKTS 语言及 API 底层的互通性,其基于OpenHarmony开发的 PC 端应用能够近乎无缝地迁移至 Pad 端,实现代码级的复用,无需额外修改即可远程操作。
听见科技 SaaS 平台技术总监何旭峰
这一特性在当前业界实属罕见。何旭峰也表示,跨平台的高复用性在传统开发模式下难以实现,以传统跨平台架构为例,即使是基于通用安卓系统的 Pad 设备,也难以做到良好的兼容性,主要原因在于不同操作系统底层 API 的差异,开发者不得不针对不同平台进行大量的适配工作。而 OpenHarmony 的跨端能力则可以支持一套代码多端复用,大大提升了开发效率。
“OpenHarmony的定位是构建一个面向全场景、全连接、全智能时代的开源操作系统。”开源鸿蒙项目管理委员会主席任革林在接受采访时,将 5.1 Release 版本的技术升级路径拆解为两条主线:丰富设备品类与构建完善生态。
首先,OpenHarmony 目前的首要任务是丰富设备品类,特别是面向大众市场的设备。其次是构建生态,包括 B 端和 C 端的体验,现阶段,OpenHarmony支持的设备清单已经相当可观,包括手机、平板、PC、手表等海量设备形态。而消费电子对体验要求更苛刻,只有啃下这块硬骨头,才能倒逼底层技术加速成熟。
正如王贝贝所强调,ArkUI 的动态化部署能力为业务构建了技术闭环价值——以往,上线新的样式卡片需要开发介入,整个流程耗时较长,难以跟上热点事件的节奏。而现在,借助 ArkUI 的自定义节点生成能力,百度可以随时上线新的热点行业内容,进而提升用户体验。
当然,OpenHarmony 5.1 Release 版本的能力不止于此,此版本围绕“系统功能”、“设备形态”、“创新能力”、“开发效率”进行了重点升级,涉及 ArkUI、媒体、安全、通信、测试框架等多个方面,最终实现全场景交互与开发效率的提升,比如:ArkUI 新增适配圆形屏设备的弧形组件及旋转表冠事件,组件动效更加丰富;媒体能力新增支持空间音频管理,MPEG2、MPEG4 等视频软解码及高精度音频输出,并进一步完善媒体播放控制能力;安全架构、安全能力方面引入群组资产访问控制;通信能力、测试框架、Web 组件和全球化能力均得到增强,进一步夯实全场景生态基础。此外,OpenHarmony 5.X 版本以颠覆性节奏从 API 12 迭代至 API 18,API 版本数量的增加伴随着 API 数量的快速增长,完全可以满足应用的开发需求,即使是复杂的应用也可以借助这些 API 进行开发。
产业超车:电力、消费电子生态中的“鸿蒙样本”
如果说技术迭代是 OpenHarmony 的“内功”,产业落地则是检验其价值的标尺。
据何旭峰透露,讯飞听见内部已就 OpenHarmony 相关技术进行了诸多通用能力的封装,并且与 OpenHarmony 开源社区协同合作,近期或将开放部分通用能力,以促进开源生态的发展。
在电力行业,南方电网的电鸿操作系统也已成为标杆案例。南方电网数字电网科技杜韶辉介绍,电鸿是融合了OpenHarmony 与 openEuler 为底座的开源操作系统,定位是物联网操作系统。在国家双碳战略目标下,传统电网需要接入大量新能源终端,如光伏、风电、充电桩、电动汽车以及智能家电等。这些终端的接入使得连接的终端数量呈几何级数上升,不仅连接数量增加,终端间的交互和数据复杂性也大大提升。因此,需要一个标准化的底层系统,为不同种类、跨厂家、跨技术路线的终端提供互联互通、数据融合和智能协作的基础。
南方电网数字电网科技杜韶辉
目前,电鸿已经适配了 96 款芯片和超千款设备,并且利用电网广泛的覆盖率和载波通信技术,实现了无需 Wi-Fi 或 5G,仅凭电线即可开展通信连接。南方电网数字电网科技杜韶辉表示,该系统已在广州南沙、珠海横琴和深圳前海三大示范区成功部署,未来或将为电网、电力、能源乃至智慧城市等相关产业带来创新性引领。
为什么是 OpenHarmony 与 openEuler?杜韶辉解释,电力行业拥有非常庞杂的设备种类,需要一个开放共享的生态体系,OpenHarmony 与 openEuler 作为国内成熟度和活跃度较高的开源操作系统项目,是我们快速构建开源生态体系的最佳选择。
开源,也恰恰是 OpenHarmony 保持技术中立性和迅速繁荣的一大原因。
任革林介绍,OpenHarmony 属于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其管理委员会成员主要来自贡献者代表和相关领域的专家,确保了项目的定位始终围绕持续开发、公开透明展开。OpenHarmony 社区秉承“贡献者主导”的原则,贡献度越高,社区的话语权越高。从普通开发者到贡献者,再到技术领域负责人,直至项目管理委员会委员、主席等职位,OpenHarmony 社区都设有清晰的晋升渠道和公开透明的选拔机制,确保所有机会均基于社区贡献而非其他因素产生。
截至目前,OpenHarmony 社区已有超过8600 名贡献者和 420 家社区伙伴,产出 1.3亿多行代码,累计 1100余款产品通过兼容性测评,不仅在金融、超高清、航天、教育、商显、工业、警务、城市、交通、医疗、电力、能源、政务等多个关基行业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还在 AI、可穿戴设备、PC、大屏等消费品类产品领域中逐步走向成熟。
随着社区贡献者与生态伙伴的协同,OpenHarmony 正以技术重构打破生态壁垒,向全场景操作系统的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