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双成对的藏品本来就少见,再加上这一对几乎找不出一点瑕疵,因为它的纹样画的太精美了。持宝大哥说:今天的这对平时就是用来放茶叶的,就叫茶叶罐吧。(看大哥说这话的语气就感觉不那么值钱呢)这对罐子更多的是一种纪念,因为这个罐子里的茶叶是姥姥放的,老北京人喜欢喝花茶,应该是妈妈和小姨给姥姥买的。姥姥在零九年就已经走了,这件藏品就是家里传下来的。
到了北京我们就会发现好多老北京的朋友家里都多多少少会有一些传下来的传家宝,那么这对到底是不是真的,价值如何,让专家鉴定以后下定论。
专家说:为什么说看了这对藏品就知道会有故事,因为作品给我们扑面而来的就是造型纹样款式,这个罐子讲它来源于永宣时期的官样,永乐宣德时期官窑的样式,就有这个样式。这种样式就是最经典的罐子,流传到明清从来没变过。在乾隆清档里就有明确的记载,乾隆十年,十一年,十二年,一直到十七年,造办处就有给皇帝御批生产多少件。十七年特制再生产五十件,都有这个记载。说明这个罐非常实用,当时皇上命令做这个罐,还可以做帽顶用,并不是说只装茶叶。当时还有个功用,这个罐子能放帽子,它做帽顶用。
这个罐子大家也看到了,很简单直上直下,口沿收,底下收,顶是宝珠纽。虽然纹样画的不同,但是它的纹样有共通性,都是同样类型的纹样。但是画的有粗有细,它有共通的釉相同,不管你的料浓重也好,还是淡雅也好,它的釉是通透的。青花的特征,虽然画意不同,但是青花的元素是青翠的。它无款的原因,也是皇帝叫他不要书款,就学永宣。永宣不落款,所以它也不书款。所以这个特征也符合清档的记载,没有问题,这是一对标准的乾隆青花锦地纹盖罐。
专家说:这对罐子满满的青花扑面而来,确实漂亮,看了这件东西就感觉不会那么简单,肯定有什么故事,可以讲出来吗。
大哥说:那是一九零零年大家应该知道,八国联军打下了北京城,在北城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屠城,在南城相对好一些。在一天夜里,在南城街东边的一条胡同里,相差也就几十米,有一个老黄家生了一个男娃。在一百一十多年以后老黄家的后人站在这个舞台,带来了当时摆在老黄家的青花罐。当时那个男婴就是我的姥爷,后来在南城颇有名气,叫黄四爷。
二零一一年十一月份秋拍,单只拍卖十八万。二零一四年十一月十五号,天津文物拍卖一只,单只四十七万。那么我们综合一下,这一对保守估价八十万甚至上百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