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消息,一场前所未有的太空困境正考验着NASA与波音的智慧与决策能力。两名美国宇航员在国际空间站上滞留已超过60天,归期遥遥无期,这背后隐藏的是“星际客机”飞船的一系列技术难题。
面对这一棘手局面,外界的关注焦点集中在三个潜在的救援方案上:马斯克的“龙”飞船、俄罗斯的“联盟号”飞船,以及中国的“神舟”飞船。NASA与波音将如何抉择,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
试想,若你我身处太空,无法返回地球,那将是怎样的心境?是孤独、恐惧,还是无助?据ITBEAR了解,此次事件中的两名宇航员正经历着这样的煎熬。原本计划于6月14日搭乘“星际客机”返航的他们,因飞船问题不断,至今仍无法确定归期。
“星际客机”的问题接踵而至,先是漏气故障,接着是电池续航能力的担忧。尽管设计使用时长为45天,启用备用系统后可延长至90天,但漏气问题让电池状况也蒙上了一层阴影。即便飞船目前停靠在国际空间站,能保持充电状态,隐患却难以彻底排除。
NASA表面上镇定自若,表示“随时能回家”,实则内部正为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而头疼。马斯克的善意提议——派遣“龙”飞船进行救援,被NASA婉拒,更不用说社交媒体上呼吁中国伸出援手的声音了。
中美之间的航天合作因“沃尔夫条款”而受阻,这使得中国“神舟”飞船成为了一个难以实现的救援选项。不仅如此,国际空间站也对NASA的“星际客机”长期占用对接口表示不满,近乎下达了逐客令。
NASA与波音心知肚明,问题的根源在于对“星际客机”的信心不足。NASA不愿重蹈哥伦比亚航天飞机失事的覆辙,因此必须确保所有问题都得到解决,才能让宇航员安心返航。然而,NASA对波音是否隐瞒了问题心存疑虑,这是他们反复测试、迟迟不敢放手的重要原因。
那么,波音向第三方求助的可能性有多大呢?理论上,他们可以考虑俄罗斯的“联盟号”飞船或中国的“神舟”飞船。但从政治角度来看,美俄关系紧张,航天合作也受到影响。美国租用俄罗斯飞船已成为历史,如今的救援操作将面临复杂的政治博弈。
至于中国,尽管技术上存在一定难度,但更核心的是“沃尔夫条款”等严格的出口管控,这些已经阻挡了中美航天合作的道路。NASA想绕过这些条款来寻求中国的帮助,恐怕并非易事。
此外,《外层空间条约》规定了各国在航天领域的协作和援救义务,但这主要针对的是已经降落在地球上的航天员。对于中国而言,并没有法定义务去救援两名被困太空的美国宇航员。
因此,尽管波音可能考虑向中国求助,但中国并没有义务爽快答应。这场太空困境的解决,终究还是要靠NASA和波音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