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探索 » 正文

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海荣:脑机接口是生物智能发展的重要抓手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柳晴雪 上海证券报 时间:2025-07-01 15:01:57

6月30日,在深圳市电子学会、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等机构主办的科技创新院士报告厅活动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副校长郑海荣以《脑机接口与智慧医疗》为题,分享了人工智能与脑机接口技术的发展前景。他认为,人工智能的最高形态是生物智能,而脑机接口是生物智能发展的抓手之一。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杨子晏)6月30日,在深圳市电子学会、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等机构主办的科技创新院士报告厅活动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副校长郑海荣以《脑机接口与智慧医疗》为题,分享了人工智能与脑机接口技术的发展前景。他认为,人工智能的最高形态是生物智能,而脑机接口是生物智能发展的抓手之一。

郑海荣提到,医学是全世界产生数据最多的领域之一,也是最需要人工智能技术的领域之一。医疗数据具有多源性、海量性、多样性、实时性、复杂性等特点,利用人工智能手段整合、分析和处理复杂的健康和医疗数据,可以推动疾病机制研究、大数据融合、精准诊疗、个体化治疗及新药靶点研发。

什么是脑机接口?郑海荣以科幻电影《阿凡达》为例来阐释。当纳美人要骑着伊卡兰翼龙飞行时,只需将二者的“辫子”连接在一起,便可实现意念相通。无需语言的交流,飞龙便可根据纳美人的意愿飞往人心中想去的地方。这里的“辫子”就类似一个脑机接口。“就是把脑子里的想法——也就是信号导出,让其控制机器人等设备。”郑海荣解释道。

据了解,脑机接口分为侵入式、非侵入式、半侵入式三种类型。侵入式脑机接口即通过外科手术将微型电极或传感器穿透颅骨、硬脑膜,并植入脑实质,直接记录单个神经元的电活动信号。近日,马斯克旗下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发布的最新研究方向——计划在言语皮层植入电极,正是侵入式脑机接口的代表。

郑海荣畅想,这类脑机接口或能具备“读”“写”功能,像打印机或U盘一样,把外面存储的信息直接传输到大脑里。“我们认为是有可能的,目前有一些科学依据表明,可以通过一种特殊的声波改变神经元和大脑皮层的兴奋性,或许以后再也不需要死记硬背,只需要训练大脑的活性就可以了。”

在郑海荣看来,更具颠覆性的是非侵入式脑机接口,即通过光、声、电、磁等物理的方法,无需穿透皮肤,就能把大脑里的信息“读”出来。他以浙江强脑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智慧假肢为例,“人直接戴一个护腕,上面有上百个神经电极,便可接收肌电和神经电。喝水、写字等不同意图能够通过AI大模型识别出来,进而控制假肢”。

郑海荣认为,脑机接口具有重要的经济及社会价值。一方面,脑机接口在脑卒中、抑郁症、阿尔茨海默病、癫痫等诸多脑疾病的治疗、诊断及检测上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另一方面,脑机接口也有巨大的产业化潜力。

中研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脑机接口市场规模已达32亿元,年增长率为18.8%。

关于下一代脑机接口技术发展趋势,郑海荣表示,技术发展的方向不在于对材料、电极等的升级,而在于对神经功能连接的理解、对神经信息的翻译及无创神经调控写入技术的发展。“脑机接口技术实现突破,将率先应用于医疗领域,赋能骨科手术、腔镜手术、血管介入、靶向穿刺、腔道手术等。”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