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智能车 » 正文

双子星降价上市,飞凡这次能卖好吗?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顾青青 汽车门网 时间:2025-07-02 13:00:37

近日,飞凡汽车正式发布了2025款飞凡R7和飞凡F7两款车型。其中,新款飞凡R7共提供了5款配置,官方指导价17.99万-20.99万元,限时一口价15.99万-18.99万元;飞凡F7则提供了4款配置,官方指导价18.29万-21.19万元,限时一口价16.29万-19.19万元。

可以看到,与老款车型超20万元甚至部分达到30万元的价格相比,2025款飞凡R7和飞凡F7的定价出现了明显下探。

如此大幅度的价格调整,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飞凡迫切寻求市场突围的决心。要知道,尽管飞凡背靠上汽集团这颗“参天大树”,但最近几年其在新能源市场上存在感并不高,市场表现也并未达到预期。

第三方平台数据显示:2021年,R品牌全年交付了18436辆新车,只完成3万辆销量目标的六成。2022年,已经独立的飞凡全年销量不足1.5万辆。2023年,在飞凡F7和飞凡R7两款车的共同发力下,飞凡销量大幅增长约为2.1万辆,但依然不如一些热门车型的月销量。2024年,飞凡销量大幅下探,全年只卖出了7104辆。2025年第一季度,飞凡售出了1130辆,同比减少约57%。

在外界看来,飞凡聚焦的中高端市场是新能源车企的兵家必争之地,也是竞争最为激烈的领域。这一细分市场中,飞凡面临着比亚迪、极氪、理想、问界、小鹏、零跑等一众新老车企的围追堵截。

此外,飞凡自诞生以来,其品牌营销的主要露出标识经历了由“荣威R标”-“R汽车”-“R飞凡”-“飞凡汽车”的多次变更,而产品上的品牌标识一直是“R”,频繁更名也导致消费者对飞凡的品牌认知度较低,也难以与已有较高市场占有率的品牌竞争。据杰兰路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飞凡的品牌知名度尚不足60%。

还有分析指出,飞凡“舒适”的定位十分模糊。在这个“冰箱、彩电、大沙发”满天飞的时代,“舒适”标签很难成为产品的核心优势,从而也就无法说服消费者为其买单。与此同时,飞凡旗下车型频繁爆出的品控问题也难言舒适。旗下产品上市以来,关于虚假续航、屏幕黑屏、车顶异响、承诺不兑现等问题的投诉均有案例。

作为一个新兴品牌,技术、品控、声量、口碑等都很重要,而飞凡在这些方面都在遭受考验。

不仅如此,有媒体指出,造成飞凡如今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也和品牌内耗有关。都知道,上汽集团打造的高端品牌不止有飞凡,还有智己。其中,飞凡则聚焦20万-30万元中高端市场,智己锚定30万元以上高端市场,二者在不同价格区间进行错位竞争。然而,最近几年这两个品牌的发展逐渐偏离原定轨迹。随着智己旗下车型的价格不断下探,这两大品牌的定价区间已经开始出现重叠,陷入了“左右手互博”的竞争困局。

孱弱的市场表现,也让飞凡不断陷入裁员、降薪、智驾团队裁撤等负面消息。为了扭转不利局面,飞凡也曾寻求降价和换电等方式来拉动销量,不过效果都不是很明显。最终在2024年10月,上汽乘用车官方宣布飞凡回归荣威,双方将加快在渠道、研发、销售、服务等层面的融合。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焕新上市的2025款飞凡R7和飞凡F7两款车型是飞凡回归荣威后最新投放的产品,或将承载着品牌重塑与销量突围的双重使命。

只是,飞凡想要凭借这两款车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也并不容易。至少目前来看,飞凡的品牌知名度还没有打开,市场比较基础薄弱。而且,飞凡旗下产品也没有核心卖点。

在这样的背景下,上述两款产品是否能给飞凡带来全新的面貌,就让市场表现来判定。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