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政策的准入及推动下,运载火箭商业化趋势显著
一方面我国火箭“国家队”积极推进旗下商业火箭公司成立,包括一院牵头的长征火箭有限公司和八院牵头的航天科技集团商业火箭公司;另一方面,近年来我国民营火箭发射次数占比提升,24 年民营火箭公司执行 12 次发射任务,占比达到 17.65%。
然而受运力和可靠性限制,目前我国大型星座仍采用长征系列火箭执行任务,其中长八改、长十二相继首飞成功、海南商发双工位相继完成首秀,实现了低轨商业卫星星座发射需求下新工位、新火箭、新机制、新团队的验证闭环,为后续发射频率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2025 年是我国商业火箭真正拐点
首先我国火箭发射工位的数量及效率正在提升,我国两个商业航天发射场海南商发、东方航天港都已投入使用,尤其是近期机制跑通的海南商发 1 号、2 号液体火箭发射工位共具备年 32 发发射能力,相比传统发射场有较大提升。
我国还有众多在建、在规划发射工位,将形成“沿海+内陆”的互补发射网络。其次,25、26 年是我国民营及国家队新一代可回收火箭的首飞验证大年,参考 15~17 年的SpaceX,回收复用验证成功后,发射效率将迎来大幅提升。
三、未来对标星舰,我国重载火箭研发进程也在稳步进行
SpaceX 星舰能够实现数量级级别的降本。目前星舰试飞已经进行到第八次,其中“筷子夹火箭”的新一代回收方式已能够稳定实现。目前星舰已经开始验证 V2 版本飞船,并进行有效载荷部署测试,为后续 Starlink V3 版本卫星的发射及包括登月在内的深空探索实验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国长征九号运载能力达到 140 吨,将超过 SLS;地月转移轨道运载能力达到 50吨,对支撑后续大型空间活动、载人登月及深空探索具有重要意义。长征九号将在 2030年左右完成首飞。
投资分析:
我们认为低轨通信星座的部署将为国内商业火箭行业带来巨大的市场需求,目前XW&G60 所用火箭均为长征系列,商业火箭的进度直接决定我国太空资源利用进度。
2025 年卫星互联网产业测进展确定性强,板块历经深度调整后当前位置布局机会明确。
5 年 6 月起天兵/蓝箭/中科宇航等均开始验证新型号大运载能力火箭以承接后续两大巨星星座发射任务,我们认为今年将会是商业火箭真正拐点。火箭,箭体、测运控、燃料供应商将迎来发展机遇,建议关注相关。受益标的。
风险警示: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上海汇正财经顾问有限公司是证监会批准的证券投资咨询公司, 组织机构代码统一信用码为91310107MA1G0KQW5N,本公司是具有证券投资咨询资格证书,是合法的证券咨询平台。本文仅为投资者教育使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力求本文所涉信息准确可靠,但并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做出任何保证,对投资者据此进行投资所造成的一切损失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