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零售 » 正文

卡游、52TOYS们,不宜擦边泡泡玛特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钟景轩 新浪财经 时间:2025-07-03 07:00:15

©读懂财经·消费组原创/出品

作者:杨扬

编辑:夏益军

茅台批发价跌破1800,labubu拍出100万。

这组数据反映了中国消费市场过去几年最大的变化特征:

基于实用属性的人口基数的生意相继触顶,象征非实用属性的个性化需求在快速增长。其底层逻辑在于,人(创意)创造的价值必然超越原料和机器。

潮水方向的改变,意味着企业价值的更迭。靠IP潮玩捕捉个性化需求的泡泡玛特,走出了一年十倍的现象级表现。

珠玉在前,布鲁可、卡游、52TOYS等擦边泡泡玛特的IP潮玩第二股、第N股接踵而来,承担着投资人第二个泡泡玛特的期许。

只是无论从业绩表现、还是底层逻辑看,潮玩第N股们都不宜擦边泡泡玛特。

/ 01 /

利润率有五倍差距

在大多数人的记忆里,走进商场一楼,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数不清的化妆品柜台。但如今格局变了,五花八门的潮玩店成了横扫各大商圈门面的新顶流。

消费现象映射在资本市场,潮玩企业开始成为资本新贵。

继泡泡玛特在资本市场实现一年十倍的现象级表现后,IP潮玩概念股接踵而来,节奏快的布鲁可已在年初上市,卡游、52TOYS也在近期提交了招股书。

在披着IP外衣的共性下,潮玩概念股的业务有所区别,其中卡游主打卡牌,布鲁可侧重拼搭、积木,52TOYS产品结构有玩偶、毛绒玩具、盲盒、变形机甲等品类,是和泡泡玛特业务相似度最高的潮玩企业。

盘点潮玩概念股业绩,有收入同频、利润分化的特征。

在收入端,潮玩概念股都享受到了IP经济红利的行业贝塔,增速客观。2022年-2024年,泡泡玛特营收复合增长率为68%。同期布鲁可复合年增长率为80%、卡游为94%、52TOYS为16.7%。

但在利润端,潮玩概念股分化严重。有的概念股利润表现,并不符合潮玩消费的暴利。卡游、泡泡玛特、布鲁可经调整净利率均在26%以上,52TOYS只有5%。

虽然卡游、布鲁可与泡泡玛特的产品品类区别较大,直接对比利润率意义不大。但泡泡玛特与52TOYS产品结构较为相似,有一定的对比参照系。

52TOYS经调整净利率只有泡泡玛特的1/5,首先差在客单价上,52TOYS盲盒均价39元,产品线覆盖10-35元价格带,而泡泡玛特主力产品定价99-199元。

考虑到品类相似,两者产品的物料、生产成本差距不会太大。泡泡玛特产品售价大幅领先,盈利能力自然更强。

在售价本就偏低的情况下,52TOYS还比泡泡玛特付出了更大的产品授权费用占比。2024年,52TOYS的IP授权成本占收入比重为7.1%,泡泡玛特只有3.8%。

至于,卡游、布鲁可利润高则是因为侧重单品类,能将规模化降本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尤其是布鲁的卡牌品类:相比泡泡玛特旗下的盲盒、玩偶都需要单独开模,而卡游只需印刷纸质卡牌,生产成本极低。因此卡游盈利能力甚至比泡泡玛特还高。

那是否意味着,更赚钱的卡游们有成为下一个泡泡玛特呢?答案是否定的。

/ 02 /

停留在“IP贴牌”阶段

潮玩类产品无论是手办、卡牌还是拼搭玩具,生产难度都不高,核心壁垒在于自有IP。

除泡泡玛特证明了IP孵化能力外,其它潮玩概念股还在依赖授权IP,更像是给版权方打工的潮玩富士康。

体现在营收结构上,泡泡玛特自有IP收入占比超85%,其它概念股自有IP收入普遍不到3成。

从自有IP数量看,卡游目前70个IP矩阵中,授权IP超过69个,自有IP只有1个。

布鲁可、52TOYS虽然在丰富自有IP品类,但奈何自有IP没有溅起多大水花。收入大头还是严重依赖授权IP,奥特曼占了布鲁可近5成GMV,蜡笔小新占了52TOYS近4成GMV。

授权IP的好处是,产品上新周期大幅缩短,52TOYS的IP数量比泡泡玛特还要多,且凭借顶流IP流量,商品销售有很高的下限。

但授权IP的劣势也很明显,IP没有独占性导致竞争同质化,且命运掌握在版权方手中,业绩波动大。

例如撑起52TOYS近4成GMV的蜡笔小新,蜡笔小新版权方已在全球已经授权了800家品牌,缺乏独占性导致52TOYS与KKV、Kis King等IP搬运工并没有本质区别,最终陷入到低价竞争的泥潭,这也是上文提到的52TOYS客单价大幅落后泡泡玛特的原因。

除了竞争同质化,依赖授权IP的潮玩股,命运也掌握在版权方手中。

首先,潮玩股和版权方缺乏溢价能力,有些潮玩股支付的IP费用计算方式为固定金额或者按销售比例结算二者孰高。版权方虽然旱涝保收,但潮玩股确有承担一笔不低的版权费。

卡游授权费用占成本比重达到23.3%。泡泡玛特包含授权和自主设计费用加起来也只占成本的11.6%。

当然,卡游有更低的物料、生产成本最后比泡泡玛特还赚钱。但更棘手的是,卡游被版权方卡脖子,业绩波动性,经营风险都更大。

2023年,卡游营收一度同比下降35.6%。原因就是2022年因为版权纠纷,珠海奇奥天尊文化对卡游使用“奥特之父”“奥特曼杰克”“奥特曼艾斯”“奥特曼泰罗”等人物形象提出了诉讼。

最终,卡游败诉。次年,“核心支柱”奥特曼主题卡牌销量骤降,卡游业绩“腰斩”。直到2024年初,叶罗丽、小马宝莉等IP爆火,才挽回颓势。

而2025年卡游将有38份IP授权协议到期,2026年有39份、2027年及之后有12份。若核心IP续约失败或授权费大幅上涨,卡游可能被迫放弃部分产品线,影响营业收入。

在资本市场上,业绩稳定的企业显然比业绩大起大落的企业更具价值。

/ 03 /

价值分化开始了

泡泡玛特珠玉在前,谷子经济又把潮玩推向高潮,之前上市的潮玩概念股普遍在资本市场上高歌猛进。

例如,今年1月上市的布鲁可,五个月股价涨超2.2倍。但6月至今,布鲁可已回撤1/4,而泡泡玛特依然在屡创新高。

尚未上市的52TOYS估值也并未受益二级市场的狂热。今年5月的C+轮融资中,其估值微增至42.73亿元,与2021年变化不大(42.5亿元)。

一级市场的谨慎,二级市场的分化,都说明潮玩概念股的价值分化开始了。

以泡泡玛特为代表的自有IP潮玩股,虽然估值高,但业绩增速可消化高估值,尤其是自有IP的稳定性能保证了业绩高增的持续性,资本市场依然愿意给高溢价。

而依赖IP授权的潮玩股,虽然也有高估值、高增长的特征,而授权IP模式下,命掌握在版权方手中,业绩不确定性很大,资本市场依然开始变得谨慎。

潮玩概念股的分化,也揭示了一条当下消费股投资的底层逻辑。

值得押注的消费股,是在原材料与生产加工之外,创造新的附加值,用新的附加值改变了商品的属性并被市场接受。

例如,生产Labubu的橡胶和毛绒没有任何稀缺性,玩具的生产也绝不是什么高科技,但泡泡玛特的附加值来自审美、设计和那些无法被复制的创意。乐高的附加值也不在标准化生产的积木,反而是印着拼装说明的那几页不起眼的纸。

而卡游、布鲁可、52TOYS的附加值并非来自有设计师创意,而是来自贴牌IP,其底层逻辑依然是生产制造,即使在行业初期可以享受增长红利,但当竞对足够多后,缺乏自有IP的潮玩,大概率回到成本、价格竞争中。

两相对比,泡泡玛特依赖设计师,其它潮玩仍停留在贴牌加工阶段,两者的差别就好比,人(创意)创造的价值必然大幅超过机器物料。

从这个角度看,那些依赖授权IP的潮玩股,显然不宜擦边泡泡玛特。

转自:读懂财经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