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Kidult成为社会情绪的显学表征。
Kidult,是由Kid与Adult组合演化而成,指生理成年但心理保留显著孩童特质的群体,表现为对童年文化符号,如卡通、玩具、游戏等事物的强烈偏好,致力于追求简单快乐的生活方式,并拒绝传统成人社会的责任与规则束缚。
从玲娜贝儿到Jellycat,再到如今全球爆火的LABUBU,成年人通过毛绒玩具、潮玩IP等方式,寄托自己成年后的童真,以获得内心的安定感和情绪价值。
LABUBU的全球爆火,也许就是这样一场,在Kidult文化下人们满足情绪、寻求认同,直至达成庞大共识的结果。
1、成年人需要童真
或许成年人才是最需要童真的那批人。
从美式英雄漫画到日本手办文化,无论时代背景如何变化,在主流社会中,逐渐被体系化的成年人,其实一直都需要这样一种纯粹的童真来寄托内心的信念。
日本失落的一代出现的扭蛋机、Sonny Angel等产品,奠定了盲盒时代的消费文化基础。再到近几年,全球性的Kidult文化开始在年轻人中蔓延开来,这也是潮玩市场的一个重要消费背景。
定居宁波的潮玩玩家小雏菊告诉「」,她就是从日本多丽梦旗下的Sonny Angel开始入坑的。她说,这也应该是像她这一代潮玩玩家的启蒙。作为资深玩家,小雏菊也对泡泡玛特的发展如数家珍:从坚定走向独家IP之路,到Molly八年前在国内市场上爆火,再到如今,LABUBU成全球顶流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
在大的时代背景下,这一代主动或被动贴上Kidult标签的年轻人,通过回溯童真,回到安全的小世界来缓解现实压力。无论是拆盒带来的惊喜感,还是毛绒玩具带来的安定感,本质上都是在用回归自我、强化主体性的消费选择来抵抗一种宏大的不确定性。
而LABUBU的形象对Kidult来说有点恰到好处:它露着大大的一排牙齿,有点甜,又不纯甜,可爱之外,它身上带着一种自带调皮的邪恶感,契合了当下的时代情绪,一位消费分析师说道。
潮玩博主大熊是最早入坑LABUBU的那批人。早在2019年LABUBU刚被泡泡玛特签下时,他就注意到了。在他眼中,重要的当然不是后来二级市场上LABUBU动辄溢价几十倍的金融价值,而是LABUBU本身的IP形象带给他的内心感受。
毕竟在2019年,大众市场上的LABUBU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新IP,跟当年Molly的火爆比起来,只是一个普通的新形象而已。对于玩偶,大熊更看重的是这个形象本身,以及背后映射的独特情绪带给他的感受。
另一个重要原因,则是抽盒与抽中隐藏款带来的兴奋感。
2019年,大熊任职公司的对面商场里开了一家泡泡玛特。吃完午饭的闲暇时刻,大熊总会路过。总归要进去看看在那次闲逛的过程中,大熊一眼就喜欢上了门店中PUCKY这个IP,一口气直接花了两千多元端了三盒(端盒,是圈内用语,指买走某个IP同一系列的一整盒产品),想端走当时门店内能买到的三个全系列PUCKY。回到家,大熊带着期待慢慢开箱,没想到就抽中了人生中第一个隐藏款,回忆起当时的景象,大熊的语气中仍然略带兴奋。
不仅如此,玩家们还会给潮玩穿上衣服,变换它们的形象。娃衣有些是官方玩偶身上自带的,更多单娃衣品类,则来自第三方的售卖。常居在泰国的玩家娅妮告诉「」,她已经给LABUBU购买过好几个不同的娃衣。娃衣的售卖价格大多在几十元不等,也不便宜,已经快要赶上LABUBU 3.0本身99元的发售价。但购买、变换娃衣,仍然能够给娅妮带来不小的情绪价值,客观上也给LABUBU带来更长期的延续玩法和生命周期。
玩家小雏菊则给出了另一种视角下的解读,即便潮玩和周边的花费并不小,但是年轻人虽然不能天天买包,但总归还可以天天买个玩偶。这成为年轻人在及时行乐中,一种相对低成本、简单的消费选择。
玩家大熊则依靠潮玩与周围的朋友们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并结识了更多圈内的朋友。
在LABUBU 2.0上市后,大熊前后抽了两百多盒,想靠自己的手气,而不通过端盒的方式来抽中隐藏款,却一直都没有抽中。他在小红书上公布了自己的抽盒经历,一些之前认识的潮玩圈娃友们,最后集资从二手市场上高价买回来该系列的隐藏款,并悄悄送给大熊。在历时几个月的抽盒不中后,大熊猛然收到这个惊喜,感动地流下眼泪,觉得终于圆满了这个执念不仅是因为得到了隐藏款,更重要的是被朋友们温暖守护的内心。
这也成为一个佐证:在消费过程中,潮玩成了玩家们的社交语言,也成了他们建立友谊的纽带。
从一开始不被家人理解潮玩的意义,到保持自己的兴趣、建立自己的潮玩圈层,大熊觉得这是自己被人看见、理解和守望的过程,觉得自己没那么孤单了。
2、海外圈层扩散,全球玩家制造共识
在创新扩散理论中,总会经历创新者引领,再到追随者入局的过程。
伴随着泡泡玛特的海外扩张之路,在LABUBU引发的这场创新扩散中,消费者从大熊这样的早期入局玩家,逐渐延伸到了全球性的大众市场中。
2018年,泡泡玛特成立海外事业部。这之后的几年中,泡泡玛特开始先后在韩日、东南亚等较为成熟的潮玩区域市场通过to B模式、快闪店等进行出海测试,并在之后转向直营店模式。据财报,2023年,泡泡玛特的海外收入占比升至16.9%,泡泡玛特开始持续进行海外战略的重点布局。
从市场端来看,据Euromonitor数据,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三个国家中,13岁至44岁的人口占比均高于40%,年轻人群带来的消费人口红利巨大。
玩家娅妮就向「」回忆,在明星、名人带货之前,LABUBU在泰国的火热已经开始蔓延。从她在曼谷的几个门店观察,每次LABUBU发售,都会造成门店水泄不通的排队场面。
LABUBU在东南亚市场中的创新扩散,在2023年的名人传播事件节点后,开始向更广阔的人群中延伸。
2024年,泰国公主思蕊梵娜瓦瑞、BLACKPINK女团泰国成员Lisa先后成为LABUBU的野生代言人,LABUBU的形象在社交媒体上呈病毒式传播,一时风头无两。
这种爆火还蔓延到小朋友中间。在曼谷,朋友家的孩子抱着几个LABUBU对娅妮说:如果朋友圈中谁还没有LABUBU,就过时啦!
而从社会情绪上来说,童年的消逝是全球化的。潮玩本身能够提供这种情绪价值。玩家娅妮觉得,喜欢潮玩的人本质上是有收藏癖的,需要收藏本身带来的愉悦感。
在消费者这种集齐的收藏心理下,每个人都不满足于只有一个样子的玩偶。于是,在从小众扩散到大众市场的消费延续、传递过程中,LABUBU在发售端的火热程度居高不下,愈演愈烈。
在2024年全年财报数据中,泡泡玛特在东南亚市场营收24.0亿元,在海外市场占比47.4%,同比增长619.1%。
LABUBU的爆火故事,最终变成了一场在Kidult狂欢下,全球范围内制造共识的结果。
今年上半年,LABUBU的这场热潮终究蔓延到了北美。在今年一季度的财报中,北美市场接棒东南亚,成为增速最快的海外区域。北美市场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约13.4亿-13.6亿元,同比增速高达895%~900%,创下泡泡玛特全球各区域最高增速纪录。
这背后,是泡泡玛特在LABUBU于东南亚爆火的基础上,持续加速布局其他海外市场的结果。
今年上半年,从蕾哈娜到卡戴珊,北美明星名人纷纷上身LABUBU,将其与名人身份、奢侈品价值以及潮流调性进行绑定,持续进行大众市场的破圈传播。之后,大家都从新闻上看到了无论是美国人、英国人还是印尼人,大家都在门店抢LABUBU的过程中打了起来。
当海外明星、名人家族、博主、路人玩家、黄牛都开始入局,一起上演这场狂欢,便达成了共识效应,这种热情又传回了国内。
3、潮汐之间的二级市场
LABUBU在成为全球顶流后,暗礁下则是二级市场的疯狂。
一边是LABUBU的火热,一边是潮玩的限量性质,LABUBU在二级市场上形成金融价值,与原来69元、99元、199元、499元的发售价格相比,被炒到几倍甚至几十倍。
从职业黄牛凌晨霸占机器人商店,到大学生课余倒卖LABUBU,一学期赚取十几万元,再到6月10日,一只薄荷色Labubu雕塑在北京永乐春拍中以108万元成交,创下潮玩拍卖纪录的新闻LABUBU在二级市场上的疯狂景象跃然于眼前。
而从品牌视角来看,市场仍然是那个玄妙的存在。单个IP现象级的火热,包括其具体时间点、火爆程度,当然不是泡泡玛特内部能够精准预测的结果。更多的是契合社会情绪下,市场与二级市场从业者、大众消费者全体情绪的反映,以及合力下的结果。
但长期坚持的策略性潮玩商业模式,并不断与时代同频共振,才是推动泡泡玛特能持续策划出头部IP的核心,也是市场仍然看好泡泡玛特模式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