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探索 » 正文

“毕业即失业”,无人机培训该降虚火了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柳晴雪 新京报 时间:2025-07-05 21:01:05

撰稿/南木(媒体人) 编辑/何睿 校对/张彦君

▲资料图:无人机在安徽合肥骆岗公园配送外卖。图/新华社

“培训机构以每个月新增一两百家的速度增长。”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截至今年6月初,全国无人机培训机构突破2500家,各地考试中心的报名人数也呈井喷式增长,俨然已成新风口行业。

无人机“百万考证大军”背后,则有着更为宏大的政策背景——作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从2024年起,低空经济连续两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而据透露,当前我国无人机操控员岗位的就业人才缺口高达100万人。

巨大的人才缺口与广阔的就业前景,正吸引着大量年轻人跃跃欲试,进而催生出培训考证热潮。由于小型及以上无人机操控员须持证上岗,从事常规农用无人机作业的人员也需取得操作证书,这为众多培训考证机构带来显著商机。

据报道,当前报名无人机培训班的学员中,既有希望提升职业技能的相关行业从业者,也有不少期待“多本证书多一条路”的在校生。“零基础一月拿证”“高薪自由”等宣传标签,正吸引着更多年轻人涌入这一新赛道。

然而,大批行业新人在投入高额学费后,却面临“毕业即失业”的窘境。这一“骨感”现实也难免引人质疑,培训考证后的就业前景,真如部分培训机构宣传那般乐观吗?这些机构提供的教程,又能否满足学员未来实际从业的需求?

为吸引学员报考,一些机构在招生时打出“包就业”的幌子。但即便将“包就业”写入协议,其实际承诺也往往名不副实。

如据《中国青年报》此前报道,有律师分析某无人机培训就业协议后发现,条款内容与“包就业”宣传实质相悖,不仅对就业推荐设置额外前提,甚至将“毕业前的实习”纳入“包就业”范畴。

此外,培训机构的课程质量良莠不齐,教学水平难以保证。为压缩成本、追求利润,部分机构压缩培训课时,教学以应试为导向,学员得不到足够的系统学习,如果匆忙上岗还会埋下安全隐患。

如同某些驾校培训,学员虽考得驾照却不敢独立上路,不少无人机培训机构虽能批量培训入门级飞手,却无法使其掌握真正的岗位技能,新人因怕摔机赔钱而不敢飞行的情况极为普遍。

更需注意的是,尽管无人机应用在许多行业领域仍属新兴事物,但随着无人机操控日趋智能化、简易化,无人机飞手作为专门岗位的社会需求究竟有多大,恐怕还要打个问号。

事实上,不少无人机应用场景已不再依赖传统人工手动操控,通过前期基础设置,已经能够实现智能运转。随着技术的快速迭代,一些无人机培训将很快落后于市场需求。

因此,会操纵无人机固然是求职的加分项,但只会操纵无人机,却并不足以在激烈的职业竞争中站稳脚跟。

作为低空经济发展的基础,无人机飞行人才需求客观存在。但当前泥沙俱下的培训热潮,却可能催生一场人才泡沫。招聘平台数据显示,尽管无人机相关岗位招聘数增长迅速,但求职人数的增速更为惊人。

因此,有志于无人机飞手的年轻人,也需根据自身情况理性抉择,避免盲目跟风入行。而面对无人机培训市场的虚火,监管更须及时出手。

一方面,严查“包就业”等虚假宣传,对侵犯学员合法权益的机构坚决予以制裁,建立行业退出机制;另一方面,建立培训质量评估与认证体系,细化场地、师资等硬性标准,引导市场从追求数量转向提升质量。

与此同时,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应及时引导广大求职者打破“重证书轻能力”的思维定式。比如,将飞行培训课程融入物流、测绘、植保等领域的场景化教学,培养具备解决复杂问题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只有当职业技能培训真正契合产业升级的脉搏,百万年轻人投身其中的热情才能结出硕果。如此,低空经济的万亿赛道,才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就业动能。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