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相财经
7月5日,苏超最有影响力,最有话题度,最能造梗的比赛来了。
南京vs苏州,一个是省会老大,一个是省内GDP老大。
这两个城市的恩恩怨怨,是非曲直,难以论述。
但全国网友无不注意到,这场比赛,会在很大程度决定谁才是江苏一哥的称号。
所以比赛之前,南京奥体地铁站就打出了和气生财、踢苏州不算, 输谁都可以,绝不能输苏州的标语。
球赛的武斗还没开始,城市的文斗就拉开了序幕。
南京vs苏州,谁才是真正的赢家?
康熙年间,取江宁苏州首字命名江苏,就已预示江苏行政中心与经济中心的二元分立格局。
从经济角度看,苏州有2.67万亿的GDP,远远超出成都、杭州、武汉等一众新一线。
其余十二个地级市的GDP,全部跻身全国百强市,5城GDP破万亿,哪怕是排名靠后的宿迁、连云港,拉到中西部,也是一个省会城市的体量。
财大,自然气粗,所以省会首位度理论在江苏基本失灵。
但正是这种弱省会的格局,却孕育出了中国最健康的区域经济生态。
过去我们常说,要均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江苏就是一个非常均衡,城乡差距不明显的省份。
从产业经济角度来看,江苏十三市均拥有自己的特色产业集群,无锡物联网产业规模约占全国12%,常州新能源、徐州重工机械也是各领风骚,南京更是六边形战士,大国重器、高端装备制造、6G通讯应有尽有。
这种均质化的地理优势,使苏北的连云港、盐城等城市与苏南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无需依赖省会资源倾斜即可独立参与全球分工。
如果说虚拟货币的大火,源于金融上的去中心化,那么江苏的厉害,则是资源去中心化。
正是因为各自都有自己的产业特色,十三地级市不需要仰省会之鼻息,甚至很多县级市,放眼全国,都有自己的一片江湖地位。
比如昆山、江阴等千亿县,以企业主导创新闯出了自己的名声,还有灌云、宜兴等具有独特产业特色的县级市,一个县就能影响全国的商品供给,而且彼此之间,还形成了错位互补的系统。
众所周知,江苏是一个发展十分均衡的省份,但最开始并不是这样的。
在90年代前后,江苏省内区域经济梯度差距依然明显,全省80%以上的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人口都集中在苏北。
1995年,江苏省建立五方挂钩的机制,在坚持全省一盘棋的基础上,积极组织苏南发达县市,与苏北经济薄弱村建立挂钩帮扶关系,开展了江苏模式的定点扶贫。
这是对共同富裕的最早践行。
多元的经济引擎,是江苏经济的韧性之源。
2024年,江苏地区生产总值达13.7万亿元、增长5.8%,增量全国第一。
年初,高层就在江苏代表团的讲话中强调:经济大省要挑大梁,江苏要打头阵,勇争先,走在前,作示范。
怎么打头阵,如何走在前?苏超就是江苏承担挑大梁的一次跨越式尝试。
一场苏超,带动江苏十三太保在全国持续出圈,很多人都是因为苏超的话题,知道了江苏的美食、高科技、以及一个县都有国家级体育场的实力。
回过头来看南京与苏州的这场比赛。
之所以火药味十足,就是因为比赛凝结的信息量太多。
这两个城市,是中国区域发展中罕见的双城竞合样本,在GDP规模、产业布局、城市功能上既激烈较量,又深度互补。
南京保留着大国重器和重工业的命脉,此外金融业占比达14.8%,政策留白空间充裕。
相比之下,苏州规上工业总产值则高达4.7万亿元,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纳米技术三大新兴产业贡献超40%,但外资依存度高,且面临土地开发强度达国际警戒线(30%)的瓶颈。
数据召募智慧招商系统
此外,在每场苏超赛事开幕前,我们也能看到各大城市不遗余力的推介自己的城市特色产业。
比如扬州直接飞机开幕,常州大恐龙入场,南通则宣传足球场馆建设能力
十三个城市共同发力,让体育赛事成为产业秀场,共同做大产业经济。
如今,想赞助苏超的企业已经从夫子庙排到了寒山寺,像菜鸟这样的大牌想进来,都得赔着笑,讨着好。
所以,哪有什么你输我赢,苏超的每一个城市,都是赢家。
这场全民参与的斗梗狂欢,让十三市的城市形象无比鲜活,火爆全网。
区域发展从不是零和博弈,十三太保正在用一场纯粹的足球联赛证明:表面相杀、内核相亲 、散装是形,团结是魂,才是散装江苏的本质。
苏大强的终极竞争力,在于每个城市都有底气,有勇气说出那句:赢的城市,可以当省会!
因为无论胜败,都是江苏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