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飞机坟场需要形成垄断?
早在2015年,《中国新闻网》就揭示了一个鲜为人知的事实: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维克托维尔的荒凉沙漠中,藏着一个庞大的飞机坟场,里面停放着许多已经退役的波音747客机,这些飞机主要来自中国的航空公司,静静等待着美国相关企业进行拆解。那么,这个状况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我国退役的这些大型飞机只能运送到美国进行处理呢?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全球大型飞机的产业链受美西方国家的主导。长期以来,美国波音和欧洲空客在全球大飞机市场中占据了垄断地位,几乎垄断了商用航空领域的所有重要份额。为了更好地争夺市场,这两家公司不断推出各类服务,其中包括专门为退役大飞机提供拆解服务。需要注意的是,大型飞机在其制造过程中会使用大量重金属,若在拆解时处理不当,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再加上,全球范围内,能够独立生产大型飞机的国家屈指可数,更不必提研究如何高效且环保地进行飞机拆解的技术。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美西方国家在飞机拆解方面逐渐确立了绝对优势。
其次,拆解大型飞机受到技术壁垒的限制。正如前文所提及的,现代大型飞机的结构极为复杂,涉及包括重金属在内的多种危险物质。这给拆解过程带来了不少技术难题。目前,美国已构建出一条相对完善的飞机拆解流水线,可以高效处理各种航空材料,确保其符合国际航空安全标准。而中国在大型飞机技术的发展上起步较晚,导致在这方面相比美西方存在显著的差距。
此外,拆解大型飞机的经济效益相对较低。由于中国在技术和专业设备方面的不足,自己进行飞机拆解的经济效益显得十分有限。值得一提的是,经过拆解后获得的二手航空材料,如果通过国际权威认证,依然可以在市场上流通,这为拆解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目前,美西方的航空拆解企业已经能达到90%的二手材料循环利用率,而绝大多数这一类企业均集中在美国。因此,美国借助于拆解大型飞机所回收的零部件获得不菲的利润。而在中国,虽然也有少数公司能够进行大型飞机的拆解,但要达到美国那个深度拆解的水平,往往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实际经济效益并不理想。
综上所述,中国在退役大型飞机的处理上,几乎都选择将其运往美国进行拆解。然而,随着中国大型飞机项目逐步稳定发展,中国也亟需建立自身的大型飞机拆解产业链。近期,根据《央视新闻》2024年10月13日的报道,中国在成都双流建立了“飞机全生命周期服务中心”,并在不久前迎来了首架拆解回收的飞机。虽然这是该中心的第一次拆解尝试,但其设定的目标可谓宏伟——服务中心负责人杨树栋表示,首架飞机的拆解目标是实现“90%左右”的材料回收率,力图直接与美国企业竞争。
值得注意的是,该中心首度拆解的将是宽体机,拆解宽体机的难度要远高于窄体机,因为宽体机机身中使用了多种复合材料,其回收利用的难度较大。如果这一目标能够如愿实现,那么毫无疑问,美国的拆解企业将面临强有力的竞争者。
参考资料:
1.《民用飞机墓地》 百度百科词条
2.《探访美国加州的飞机坟场》 环球网[2015.4.17.]
3.《退役飞机,如何“拆”出绿色循环经济新模式?》 央视新闻[2024.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