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独家获悉,7月5日,奇瑞正式内部发文,宣布成立奇瑞品牌国内业务事业群,下设星途事业部、艾虎事业部(艾瑞泽与瑞虎)、风云事业部、QQ事业部。
原星途品牌国内业务事业部组织及职能职责整体纳入奇瑞品牌国内业务事业群。星途营销中心总经理黄招根调整为奇瑞品牌国内业务事业群星途事业部常务副总经理,向李学用同志汇报。
李学用则成为了奇瑞品牌国内业务事业群总经理(统管四大事业部),并兼任市场与营销管理委员会执行副主任,向张国忠同志汇报。
而奇瑞旗下捷途事业部、智界事业部和iCAR事业部,因为市场定位及合作形式的差异性,继续保持独立运营。
此次调整发生在奇瑞冲刺港股IPO前夕,主要在向资本市场展示更清晰的业务架构和增长逻辑。通过整合国内资源、明确各品牌定位,可提升投资者对奇瑞管理效率和盈利能力的信心。
国内事业部群下属的四大车型事业部,品牌定位更加明确,避免重叠内耗。
QQ事业部:聚焦小型电动车(如重启QQ车型),由章红玉负责,瞄准下沉市场,此前已经推出了多米、小蚂蚁、QQ冰淇淋等车型,未来主打车型是上海车展亮相的概念车——全新QQ。
艾虎事业部:整合艾瑞泽(轿车)与瑞虎(SUV)两大主力车型,强化经济型燃油车与混动市场。
风云事业部:是奇瑞新能源专属序列,主打主流混动市场,已经推出风云T8等多款混动轿车和SUV车型。
星途事业部:首次纳入国内体系,是奇瑞向上突破高端燃油及新能源重要落子。
再加上与华为合作的智界品牌,苏峻团队主导的生而有趣的iCAR品牌,以及深耕旅行越野市场的捷途品牌。至此,奇瑞已经覆盖了低、中、高,燃油、纯电、混动,大众、越野、个性、智能…奇瑞这牌桌上,牌是越来越齐,打法是越来越精!
此外,奇瑞还成立了营销服务中心,作为中台部门来协调各方资源,统筹协调管理各大品牌,消除内耗,提升效率。由刘赫宁(原长城汽车魏牌营销副总)为营销服务中心总经理,向李学用和王琅双线汇报。
早在2023年,奇瑞就已经意识到整合的重要性,并成立了营销服务中心,作为集团级平台,为奇瑞、星途、捷途、iCAR等品牌提供支持。首任总经理为向东平,其直接向常务副总经理张国忠汇报。
现在是奇瑞第二次成立营销服务中心,旨在进一步整合营销资源,以应对越来越激烈的中国汽车淘汰赛。
除了营销服务中心之外,此前奇瑞还成立了智能化中心,将原本分散的雄狮科技(智能座舱)、大卓智能(智能驾驶)及研发总院相关业务整合为统一的“奇瑞智能化中心”,兑现此前尹同跃承诺“奇瑞将在智能化不客气”的战略。
奇瑞智能化中心下设智能座舱、智能辅助驾驶、数字架构等模块,形成“硬件-算法-数据-软件-生态-场景”全链路闭环。由邬学斌、谢保军等知名技术专家负责。
中国车市从增量市场转向存量市场的过程中,已经有多家车企开启了深度整合模式,比如吉利、上汽、广汽等头部车企,都进行内部重组和整合,其核心逻辑是通过资源聚焦、减少内耗、降本增效,提升效率应对行业变局。
2025年上半年,奇瑞累计销量达1,260,124辆,同比增长14.5%,首次半年突破120万辆大关;上半年新能源车累计销售35.9万辆,同比大增98.6%;6月单月销量233,607辆,同比增长16.6%。
出口方面,上半年奇瑞出口55万辆,同比增长仅3.3%,累计出口突破500万辆,蝉联中国车企出口第一。奇瑞在增量和体量均位居国内车企的头部,但淘汰赛之下,只有跑得快才能留在原地。
奇瑞的架构重组,本质是向管理要红利,砍掉重复投入、缝合资源裂隙、重塑品牌边界,是在半年百万销量台阶上的一次“自我淬炼”。这既是对资本市场的诚意答卷,更是对行业变局的清醒回应——当中国汽车告别高增长幻觉,唯有将“规模化”淬炼为“精益化”,才能在淘汰赛中穿越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