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探索 » 正文

浙江首例,国产显微外科机器人在宁波精准“绣花”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苏婉清 时间:2025-07-07 19:01:19

017日上午,宁波市第六医院院长王欣查看61岁王阿姨手部术后情况,诊断移植皮瓣血运良好,此为浙江省首例、全国第二例国产显微外科手术机器人辅助穿支皮瓣血管吻合手术,标志医院在四大骨科领域实现机器人手术全覆盖。

02王阿姨右手曾严重挤压伤,需大面积修复皮肤缺损,医院引入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的国产显微外科机器人辅助手术,其精度和稳定性远超传统人工操作,为患者带来更可靠治疗效果。

03这台显微外科机器人是我国该领域首个挺进临床试验的“先行者”,由全国五家顶尖医院及国产手术机器人企业共同研发,宁波市第六医院率先在浙江省启动其GCP临床研究,站上创新前沿。

04王欣解释显微外科对精度和稳定性要求苛刻,国产机器人如同拥有“超级稳的手”,能有效滤除人手微颤,实现精细缝合,提升操作精度至亚毫米级,推动手术操作标准化和可复制性。

05未来,宁波市第六医院将继续深化医工融合,拓展国产骨科全系列手术机器人在骨科和显微外科领域的临床应用范围,以科技创新成果惠及更多患者。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图为宁波市第六医院院长王欣查房。通讯员 供图

“移植皮瓣血运良好。”7日上午,宁波市第六医院院长王欣在病房查看完61岁王阿姨的手部术后情况后,说出了让所有人都为之兴奋的诊断。

这是浙江省首例、全国第二例成功运用国产显微外科手术机器人人辅助穿支皮瓣血管吻合手术,标志着宁波市第六医院正式成为全省首家在手显微外科、脊柱外科、创伤骨科、关节外科四大领域均实现骨科机器人手术全覆盖的医院。

原来,王阿姨的右手曾遭遇严重挤压伤,急需大面积修复皮肤缺损。面对传统游离皮瓣手术中令人头疼的“血管吻合如绣发丝”、“人手微颤影响精准”等难题,医院团队果断决策,引入了正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的国产显微外科机器人这位“超能助手”。

手术台上,医生们通过高清3D显微视觉系统,清晰洞察微观世界;借助智能动态消颤控制技术,灵巧地操作着七自由度仿生机械臂。机器人的“巧手”在直径仅约0.5毫米、细如发丝的超显微血管间精准“穿针引线”,成功完成了右大腿股前外侧超薄穿支皮瓣的游离移植。

图为显微外科机器人操作场景。通讯员 供图

这场“显微绣花”手术,其精度和稳定性远超传统人工操作,为患者带来了更可靠的治疗效果。

据悉,这台大显身手的显微外科机器人,是我国该领域首个挺进临床试验的“先行者”。它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宁波市第六医院等全国五家顶尖医院,联手国产手术机器人企业共同孕育而生。作为国家临床中心首批智慧骨科技术培训基地,宁波市第六医院在严格伦理审核和充分验证后,也率先在浙江省启动了显微外科机器人的GCP临床研究,再次站上创新前沿。

“显微外科是修复重建外科的‘珠穆朗玛峰’,尤其在亚毫米级的血管吻合操作上,对精度和稳定性的要求近乎苛刻。”王欣形象地解释道,“这台国产机器人如同拥有一双‘超级稳的手’,它能有效滤除人手难以避免的微颤,在发丝般的血管上实现精细缝合,将操作精度提升至亚毫米级。这不仅大大提高了复杂重建手术的安全性,更推动了手术操作的标准化和可复制性,让高精尖技术惠及更多患者。”

未来,宁波市第六医院将继续深化医工融合,拓展国产骨科全系列手术机器人在骨科和显微外科领域的临床应用范围,以新质生产力激活数智骨科高质量发展,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惠及更多患者。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