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神舟13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此任务备受瞩目,不仅因为“最美航天员”王亚平的出舱漫步,更因为她将创造6个多月的太空驻留记录。这是一次充满挑战与意义的航天任务,也充分展示了中国航天技术的进步,飞船的安全性大大提升,太空任务变得不再像从前那样充满危险。曾经的航天员翟志刚幽默地形容:“当飞船升空的瞬间,就像屁股被踹了一脚,呼地一声飞向太空。”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航天员们的生活逐渐轻松。太空站内的生活设施十分完善,不仅有24小时WiFi,还配备了智能家居系统。航天员们在太空中的日常,就像在度假村一样,偶尔健身,偶尔看剧,偶尔听音乐,享受着悠闲时光。然而,飞船返回地球时,依然面临不可预测的风险,尤其是返回舱的减速阶段,那种挑战可不小。王亚平曾用“惊心动魄”来形容这一过程。返回舱在全程封闭状态下,宇航员的体验到底有多惊险?
王亚平出生于1980年1月,家乡位于山东烟台的一个小山村。小时候她个头不高,皮肤偏黑,喜欢长跑和武术。高考时,超过六万名考生报考航天大学,而她幸运地成为37名被选中的其中一员。2009年,航天员队伍进行第二轮选拔,王亚平决定报名,但遭到了全家人的强烈反对。父母很担心她的安全,他们忧心忡忡地说:“在地球上飞一飞就行了,为什么要冒险飞到地球之外去呢?”那时王亚平已经29岁了,而且尚未生育,成为航天员意味着她的生育计划将被推迟几年。而且,谁能保证在太空中的生活对身体没有影响呢?家人们很想劝她放弃,但王亚平的决心非常坚定,最终,她得到了家人尤其是丈夫王鹏的全力支持,丈夫甚至主动承担起照顾她父母的责任。
2013年,王亚平与聂海胜、张晓光一同乘坐神舟10号飞向太空,实现了飞天梦想,并安全返回。经过了两三年的身体调养,王亚平在2016年顺利生下了一个女儿。可以说,王亚平为了中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但幸运的是,她成功地在飞天与做母亲之间找到了平衡。
2021年11月7日,王亚平迎来了她人生中最闪亮的一刻。在神舟13号出舱的前几天,她和搭档翟志刚、叶光富还在紧张地进行各种技术动作的反复训练。根据计划,王亚平和翟志刚将在太空舱外工作6-8小时,这段时间内他们不能用餐,只能补充500毫升水分。20点28分,王亚平从节点仓出舱的一瞬间,身体仿佛一只风筝,被强大的推力带入太空,悬浮在无重力的环境中。她紧紧地抓住环形扶手,稳住自己的身体。此时,太空的浩渺与宁静深深震撼了她的心灵。蔚蓝的地球漂浮在太空中,闪烁着微光,宇宙的寂静和神秘如梦似幻地包围着她。那一刻,王亚平终于实现了她儿时“摘星星”的梦想。
神舟13号发射前,5岁的女儿依依依依不舍地前来送别。得知妈妈要去太空,她央求王亚平:“妈妈,能不能多摘几颗星星,带回来给我和小朋友们分享?”耳边是搭档的呼叫声,耳罩里传来地面指挥中心的声音,王亚平满怀激动回应:“02号已出舱!”地面指挥中心的曙光岗回答:“曙光明白,02,你感觉如何?”王亚平兴奋地回道:“02,感觉良好!”这一连串的对话充满了轻松幽默,地面指挥大厅里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出舱后,王亚平缓缓向作业点移动,转了180度,与指令长翟志刚一同进行机械臂操作,完成了舱外作业。舱内的叶光富操作机械臂控制台,协助调整作业位置,最终,两人成功安装了悬挂装置和双臂组合转接器,并进行了通电测试。任务完成后,王亚平与翟志刚返回出舱口附近,进行机械臂的经典动作测试,为将来可能的互助救援做准备。在这段6.5小时的出舱活动结束后,三名宇航员终于返回了节点仓。地面指挥中心的曙光岗传来激动的声音:“神舟13号出舱活动圆满完成,你们的密切合作和完美表现值得点赞!”舱内的叶光富也迫不及待地跑到出舱口:“我来接你们俩了,接受03号的拥抱吧!”三人相互拥抱,眼中含着泪水,身体飘浮起来,仿佛在太空中跳着欢快的圆圈舞。
当王亚平回忆这次出舱的奇妙体验时,她不禁露出微笑:“那种感觉就像是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外界的一切都消失了,自己仿佛融入了宇宙的怀抱。我不再是原来的我,那一刻,宇宙里仿佛只有我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