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探索 » 正文

【新质观察室】AI赋能智慧农业 “蓝侠”冬枣采摘机器人首次亮相大荔田间地头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顾青青 国际在线 时间:2025-07-07 20:01:00

“它是怎么精准找到成熟得冬枣的?”

“这机器人能避开枝叶遮挡,找到‘藏起来’的冬枣吗?”

“它能全天候工作吗?”

“这机器人能同时采摘多个果实吗?”

……

“蓝侠”冬枣采摘机器人正在工作人员的操作下有序作业 摄影 彭一鹏

7月4日,在陕西渭南大荔县绿丰源家庭农场的一座冬枣大棚内,由深圳蓝侠机器人有限公司与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联合研发的“蓝侠”冬枣采摘机器人正在工作人员的操作下有序作业。只见其缓缓穿梭于果树之间,凭借视觉识别系统精准锁定成熟果实,机械臂稳稳伸出,准确夹取并迅速完成采摘,动作娴熟,引得围观群众连连惊叹。

群众正在围观 摄影 彭一鹏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副教授、副研究员王勃然介绍,此次实验重点在于测试机器人在不同光线、遮挡和背景环境下的识别准确率,以及复杂地形中的自主导航与建图能力,为下一代样机迭代提供数据支撑。

机器人正在采摘冬枣中 摄影 吴明玲

作为“中国冬枣第一县”,大荔县冬枣种植面积达42万亩,年产量超70万吨,全产业链产值突破百亿元,品牌信誉度位列全国瓜果类第三。每年6月至9月采摘季,用工量大、人力成本高,已成为制约产业提质的关键瓶颈。

“过去凌晨三点就得下地,棚里热得进不去。机器人能全天候作业的话,我们就省劲多了。”两宜镇许庄村果农申红钢喜上眉梢。

机器人成功采摘到成熟的冬枣 摄影 吴明玲

“我从苏村镇赶来看这个机器人,太震撼了!如果它也能采黄花菜,那对我们也是一场科技革命。”果农李小亮满怀期待。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大荔县东城街道畅家村党总支书记马红丽曾建议加快推动智能采摘机器人在冬枣产业中的应用。如今,建议落地开花,她激动地说:“从建言到试验成功,我兑现了承诺,也看到了未来。”

大荔冬枣 摄影 吴明玲

研发团队介绍,“蓝侠”采摘机器人融合多光谱成像、AI视觉识别、仿生柔性夹爪、6自由度机械臂、手眼协同算法及多地形自适应底盘等关键技术,可在枝叶遮挡、光线复杂等自然环境下精准识别、稳定采摘,契合大荔冬枣园的精细化管理需求。

工作人员正在调试设备 摄影 吴明玲

目前,第二代样机已进入研发阶段,预计2至3个月内推出,重点解决高温条件下识别和抓取效率下降等问题。第三代样机计划在6至8个月内问世,未来将向“多臂多眼”高效协同方向演进,并逐步降低成本,实现规模化推广。

蓝侠机器人大荔冬枣田间实验汇报会 摄影 吴明玲

此次实验的成功,不仅标志着AI在冬枣产业场景中的实用化突破,也为大荔县加快智慧农业建设、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科技动能。(文 吴明玲)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