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零售 » 正文

商汤需要“网感”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沈如风 钛媒体APP 时间:2025-07-07 21:00:35

文 | 新立场Pro

作为AI四小龙中现今最受关注的角色,在六月底的商汤股东大会上,商汤管理层有所换血,并且再次提到了“1+X”,商汤CEO徐立表示“1+X”组织焕新实际上是一次“二次联合创业”过程。

去年商汤提出“1+X”后,外界称其为效仿阿里曾经的1+6+N组织架构;现在的“二次创业”倒也类似于阿里吴泳铭此前提到的“AI时代,阿里将像创业公司一样思考和行动。”

资料显示,商汤的“1”代表核心业务,包括打造行业领先的AI云,实现大装置、基础模型和AI应用的无缝集成,以及打造通用视觉模型深耕各个应用场景;“X”则代表商汤重组拆分的生态企业矩阵,包括智能汽车“绝影”、家庭机器人“元萝卜”、智慧医疗、智慧零售等。

总的来说,“旧核心业务+新东风”的组合是现在商汤的核心业务,这显然与1+6+N的思路并不相同。

在阿里方面,“1”并非表达具体业务,并且现如今阿里本身已不再强调拘泥于“1+6+N”的架构,《新立场》认为商汤的“1+X”仅仅是能向外界传递这一架构的历史合理性,并不能反映出在大模型时代商汤作为AI行业“老玩家”的实力。

因此商汤的核心业务“1”如何跟大模型这一概念更好地融合,同时展现出自己作为AI老玩家的实力,在外界看来也许是商汤在创造市场共识层面如今面临的主要命题。

而从结果来看,商汤所选择的路径,似乎与另一个玩家有了心照不宣的默契——火山引擎。二者看似业务基因相去甚远,却都同样没有强势的云业务积累,并且可能都希望借助大模型时代在云服务市场实现弯道超车。

但比起火山引擎,商汤似乎少了一份“网感”——一种拉通内外共识或识别内外共识的能力。

01、商汤和火山引擎都在争取“上桌”

此前《新立场》的文章《大模型调用量第一,火山引擎“喜”从何来》曾提到过:在大模型时代之前,火山引擎在云计算市场的探索确实没有太大优势,而现在看商汤也是同理。

对比阿里云(2009年)和腾讯云(2013年)等角色,火山引擎于2021年入局公有云市场,时间较晚,而商汤更是在2022年9月宣布进军云计算,彼时公有云市场已经完成分割。

市场也较多认可中国信通院过去几年发布的《云计算白皮书》的统计维度,主要是以IaaS、PaaS、SaaS 为主,在这些统计维度下,主要由阿里云、百度云、腾讯云等互联网起家的云厂,以及华为云、天翼云、移动云、联通云等通信起家的云厂掌握着主要的云计算市场份额。

而至少在2022~2024这些年份中,这些白皮书份额前六都没有火山引擎和商汤的身影。

但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9月是大模型爆发前的几个月,商汤当时宣布进军云计算的方式是:基于2021年推出的Sensecore商汤AI大装置的铺垫,来推出SenseCore商汤大装置AI云,将 AI 能力移植上云,号称“为企业和开发者提供‘普惠、弹性、开放’的AI基础设施产品和服务”。

而此处AI云所指向的市场,跟上述中国信通院的统计维度IaaS、PaaS、SaaS市场有何不同将在下文做出分析,此处先按下不表。

当时外界有人对商汤进军云计算的动作定义为:“AI算法起家的企业布局云计算”。上述《新立场》关于火山引擎的文章也提到,火山引擎在大模型时代前,进军云计算的切入点主要也并非大搞基础设施本身,而是巨量引擎+火山引擎双轮驱动。

也就是说火山引擎和商汤在大模型时代前一年多的时间里先后都进军了云计算市场,并且切入点跟原本的云玩家逻辑完全不同。

到了大模型时代后,火山引擎和商汤的相同点显得更加明显——二者都在新的市场统计维度上力争上游。

国际数据公司 IDC 发布的《中国公有云大模型服务市场格局分析,1Q25》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公有云大模型调用量,火山引擎以 46.4% 的市场份额位居该统计维度第一,第二第三分别是百度云和阿里云。

而根据商汤自己的财报引用,商汤在IDC的 GenAI IaaS 2024 上半年的市场份额为TOP3,这一维度的第一第二分别是阿里巴巴和火山引擎;另外商汤云在沙利文2024年GenAI 技术栈市场综合竞争力为全球TOP2,国内TOP1(全球第一为亚马逊云,火山引擎此时排国内第六)。

总结来看,截至2024年底,火山引擎在中国公有云大模型调用量市场份额靠前,商汤在GenAI IaaS市场份额靠前。

另外根据 7 月 1 日 IDC 的最新报告,2024年全年阿里云AI IaaS市场份额达23%排名第一,华为云占比10%排名第二,火山引擎占比9%排名第三,中国电信占比8%排名第四,腾讯云、百度云和aws中国、商汤占比7%。这也是IDC首次以AI IaaS进行全年数据统计。

而在AIIaaS这一新的统计维度中,火山引擎和商汤是唯二两个新上桌的角色。

暂且不论以上所有的统计维度的变化和关系,总的情况就是:在大模型时代前市场主流认可的统计维度下,火山引擎和商汤都没上桌;而大模型时代后,市场正在企图建立新的市场份额统计维度,在某些维度下,二者已经获得了上桌的资本。

02、市场统计定义升级,新共识下商汤掉队?

上述提到的三个阶段的市场统计维度的定义变化过程为:大模型时代前,以IaaS、PaaS、SaaS为主;大模型时代后到2024年内,市场在尝试公有云大模型调用量/GenAI IaaS这些统计维度;到了2025年,AI云服务相关的市场所强调的统计维度有所标准化,成了AI IaaS这一类型的指标。

区别这几个的定义:IaaS、PaaS、SaaS不必多说;而公有云大模型调用量指的是在公有云平台上,用户对大模型服务的调用次数,以Tokens为单位进行统计,此前《新立场》文章提到过,这一统计方式本就跟火山引擎的业务模式高度契合,指向MaaS的市场格局。

而GenAI IaaS指的是生成式AI基础设施即服务,听起来也和现在商汤业务所强调的核心业务“生成式AI”高度契合。

但至少以商汤的排名变化来看,IDC 所统计 GenAI IaaS 和 AI IaaS 是不同的,同时根据资料,当时认为市场认为 AI IaaS 市场又分为生成式 AI 的 GenAI IaaS 和 Other AI IaaS 。

值得注意的是,AI IaaS 统计时间跨度为 2024 全年,发布时间为 2025 年 7 月,2025年上半年发生的众所周知的变化是,Agent也爆发,而Agent包括生成式AI但又不完全是生成式AI,现在的市场也许倾向于认为统计 AI IaaS 比只统计 GenAI IaaS 更能代表当下AI云相关的市场格局。

而AI IaaS这一类型的指标并非IDC一家“推广/认可”。

根据科技日报,今年 4 月 10 日,《云智算技术白皮书》在2025中国移动云智算大会上发布,业界首次提出下一代云计算范式——云智算技术体系和十大关键技术方向,推动“云计算”向“云智算”升级,引领云计算产业技术革新。

中国移动率先提出以AI为核心驱动力的云智算范式,将云智算体系架构从传统云计算的IaaS、PaaS、SaaS三层升级为AI IaaS、AI PaaS、MaaS、AI SaaS四层。

而这刚好将上个时代的行业范式适当优化,同时将去年市场探索过的统计维度,以及今年IDC新公布的统计维度都结合了起来,新的行业统计标准和共识逐渐建立。

只是商汤强势的 Gen AI IaaS 层面不一定会继续成为市场主流认可的统计维度,而在IDC统计的AI IaaS层面,商汤排名第八。

如果把AI IaaS当作一场别人定义的游戏,也许商汤被拉进去也算取得了不错的排名。

03、技术积累托底,商汤仅需网感

2022年,商汤AI云发布的同一年年底,12月17日的《财经》年会上,商汤科技CEO徐立曾强调AI行业的标准化:

标准化不是对AI行业的限制和约束,而是赋予了行业更多想象力,其核心在于推动形成产业共识,从而加快行业分工,让技术的使用成本大幅降低,最终推动产业应用蓬勃发展。

结构中的各个模块也需要标准化,凡构屋之制,皆以材为祖,你只要告诉别人是几分的材,别人就能够根据3:2的比例打造产品。今天我们把人工智能的模块形成一种标准化认知的共识之后,才来进行精细化分工。

当时自然也没人能想到,在商汤提出AI行业标准化的重要性之后的短短半个月,能够强势拉通AI行业共识的“大模型”这一概念彻底火爆。

而其实在2022年11月底,OpenAI就已经引起内外网不小的讨论范围,只是在12月底开始,才彻底在C端爆火。所以也许当时《财经》年会上的徐立作为业内人士早已关注到OpenAI,只是可能是当时“大模型”这一维度,并不太贴合商汤当时的业务架构。

可能也正因如此,现在商汤还没在MaaS市场层面占领绝对优势,这与火山引擎不同。显然在大模型时代前火山引擎并未有过多的引领AI行业的“想法或资历”,而大模型时代后火山引擎立马抓紧上大模型这辆时代顺风车也是情理之中。

而商汤在AI行业有多年的积累,并不缺十分有远见的行业共识洞察,但有时似乎缺少了一份运气。在2022年商汤宣布进军的AI云后,商汤当年的财报体现到了AIaaS这一维度,这虽然跟现在的AI IaaS有区别,但已经十分接近:

SenseCore提供的AIaaS具体包括了计算基础设施服務(IaaS)、深度学习平台服务 (PaaS)、模型部署及推理服务(MaaS)三大部分的能力……(商汤2022年)聚焦AI云业务转型,AIaaS收入提高。但后来在2023年2024年财报中,商汤鲜再提及自己的AIaaS叙事。

总的来说,商汤在大模型时代前可能少了一些拉通行业共识建立AI行业标准的“网感”,在大模型时代之后,又少了一份紧跟概念的机会。

商汤现在能做的,可以是通过新行业共识下的市场维度,爬坡这些维度排名,在大模型时代进一步加强外界对其的认知;也可以是继续自主定义一个国内AI云玩家都强势都愿意加入的游戏;更可以是发展C端业务。这些都需要网感。

好在技术积累是不能一蹴而就的,而“网感”是可以较短时间开窍的,商汤也仅仅只是缺了一个契机而已。

显然市场仍然需要并且期待着商汤这位老玩家加入新共识的游戏,毕竟作为曾经的AI四小龙,商汤还象征着国内上一个AI时代的烙印和技术积累。

正如上文提到的沙利文2024年GenAI 技术栈市场综合竞争力中,商汤为全球TOP2国内第一,在全球排名上仅次于亚马逊云,在关键技术方面,商汤毋庸置疑。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