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人物资讯 » 正文

刘守伟接任朗诗绿色生活副董事长 临危受命扭亏重任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唐云泽 中国房地产报社 时间:2025-07-08 10:00:59

刘守伟能否将地产经验转化为物业运营方法论,将决定这场人事换帅是“权宜之计”还是“涅槃开端”。

中房报记者 梁笑梅丨北京报道

7月4日晚间,朗诗绿色生活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朗诗绿色生活”,01965.HK)宣布了一则重要的人事变动。执行董事薛媛与非执行董事刘燕同日辞任,朗诗控股原总裁刘守伟火线接棒,出任公司副董事长兼非执行董事。

一位资深物业分析师表示,“薛媛辞任执行董事与ESG有关。”根据港交所新规,7月1日起,上市公司董事会必须满足三项硬指标:性别多元化、提名委员会独立化、独董“任期不超9年且兼职不超6家”。

“刘守伟的空降则凸显母公司‘地产反哺物业’的战略意图。”上述资深物业分析师认为。这位拥有18年朗诗体系管理经验、兼具财务资质的“地产老将”,被寄望以“降维打击”方式重塑物业板块。同策研究院联席院长宋红卫认为,此次调整聚焦“专业能力与管理匹配”,反映朗诗绿色生活正试图通过人事换血扭转困局。

━━━━

“地产系”高管空降

刘守伟的“降维打击”资本

在物业行业高管频繁“地产化”的浪潮中,刘守伟的履历颇为丰富。2007年加入朗诗控股并担任总裁的他,深度参与母公司战略决策,同时持有中级会计师资格及公共会计师协会会员身份,这种“管理+财务”的双重背景,恰是当前困境中物业企业最渴求的人才。

“刘守伟2007年加入朗诗控股担任总裁,应该是深得老板认可。希望他加入朗诗绿色生活后,能为公司带来新的活力。”一位接近朗诗绿色生活的人士透露。

他进一步指出,近年来物业行业人事变动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从母公司地产调人进入物业公司,希望能够实现“降维”打击。

“地产高管对资源整合、成本控制更敏锐。”一位地产分析师表示,“与传统物业经理人相比,刘守伟的优势在于‘能从开发商视角重构服务价值链’,母公司派来的高管往往更擅长用地产思维做减法,比如压缩非核心支出、强化协同效应。”

宋红卫则关注到刘守伟的财务专长:“物业公司亏损扩大时,精细化财务管控比规模扩张更重要。”年报显示,朗诗绿色生活贸易应收款周转天数2024年达到历史峰值,现金流承压明显。“会计师出身的领导者通常更注重回款健康度,这可能成为扭亏突破口。”

在业内看来,这场人事调整本质是母公司对物业板块的“危机干预”,而刘守伟的使命,正是用地产经验快速搭建盈利模型。

上述资深物业分析师认为:“近两年,朗诗绿色生活在物业管理领域的表现并不理想,尤其是在盈利能力方面,出现了显著的下滑。”他进一步分析道,“在这种情况下,公司需要进行深层次的战略调整,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

扭亏攻坚战

新副董事长的“三把火”猜想

根据朗诗绿色生活2024年年报,该公司收入约为7.89亿元,较2023年下降15.3%,年内亏损约3.19亿元,较2023年增加136.3%。

面对3.19亿元的历史性亏损,刘守伟的履职被业内视为“临危受命”。多位专家预测,其改革路径可能围绕三个方向展开:业务重组、成本手术和母公司协同。

宋红卫指出,朗诗绿色生活2024年社区增值服务收入下滑15%,但毛利率仍高于基础物业服务,“砍掉低效业务、聚焦高毛利板块是当务之急”。刘守伟在地产领域操盘过多个绿色建筑项目,其对节能技术的理解可能转化为物业能源管理优化,例如推动设备智能化降低公共能耗。

“地产总裁最知道钱该花在哪。”上述地产分析师举例称,龙湖等房企系物企曾通过共享母公司采购体系,将保洁外包成本压缩不少。刘守伟或借助母公司议价能力重塑供应链,降低朗诗绿色生活销售成本。

上述资深物业分析师则强调母公司项目输送的重要性。他表示,“刘守伟的双重身份有助于打通项目承接壁垒,甚至探索代建代运营等创新模式。”不过宋红卫也警示风险:“过度依赖关联交易会削弱市场竞争力,刘需要平衡输血与造血的关系。”

朗诗绿色生活此次人事调整不仅是公司应对业绩下滑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其寻求长远发展的关键一步。在行业整体步入调整期的当下,刘守伟的跨界背景既是利剑也是枷锁。刘守伟能否将地产经验转化为物业运营方法论,将决定这场人事换帅是“权宜之计”还是“涅槃开端”。

值班编委:苏志勇

责任编辑:李红梅 刘亚

审读:戴士潮

中国房地产报版权所有

如需转载,请后台回复“转载”了解规则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