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知名车评人陈震与赛车星冰乐相约直播间,就近期围绕小米汽车的争议展开对线。
此前,陈震因多次发表涉及小米汽车的言论而引发争议。2024年,陈震受邀试驾小米首款电动汽车SU7后,在评测中将其与保时捷、奔驰等豪华车型进行对比,引发讨论。
今年5月,小米发布YU7宝石绿配色,陈震随后在社交平台晒出法拉利定制色车型,并提及5月22日是恩佐・法拉利之子皮耶罗・法拉利80大寿,被指内涵小米YU7抄袭法拉利配色及选在特殊日子开发布会。
此后,赛车星冰乐等博主对此事多次发声,指责陈震。而陈震则否认自己故意内涵,双方在微博上互不相让,争论不断升级。
陈震:不了解法拉利“玩儿梗”
开始直播后,陈震与赛车星冰乐就“法拉利玩儿梗”展开讨论。起因是小米发布新车后,法拉利中国推送了一篇介绍“皮耶罗・法拉利定制色”的文章,陈震转发了相关内容。
赛车星冰乐认为法拉利是在“玩儿梗”。而陈震则表示自己并不了解这个“梗”,转发仅因个人对车辆颜色的喜爱。
双方围绕“是否故意玩梗”及“陈震是否刻意回应小米”展开争论,但未能达成共识。
陈震:从未质疑小米发布会日期合理性
接着,二人就陈震5月22日当天发有关法拉利定制色车型的微博展开讨论。
陈震表示,5月22日法拉利公众号发布了一篇介绍皮耶罗・法拉利定制色车型的文章。他因个人对这一颜色的喜爱,以及当天恰逢皮耶罗・法拉利生日,便转发了相关内容。他强调,自己并无任何玩梗或针对小米之意。
然而,众多极端“米粉”对陈震的行为表示不满,指责他故意选择在小米发布会当天发布法拉利相关内容,是在内涵小米。
陈震解释称,小米发布会的日期应早于法拉利公众号的推文。他认为,小米作为大型企业,发布新车的筹备工作需要提前很久进行,不可能为了法拉利老爷子的生日而特意选择这一天。
陈震还表示,自己从未质疑小米选择发布会日期的合理性。他的不满主要针对那些无端指责他的人。在他看来,极端“米粉”的指责是没有逻辑依据的。
针对陈震的解释,赛车星冰乐持质疑态度。他认为陈震的言论可能存在引导性,双方围绕事件的来龙去脉、谁先发起争论、谁在玩梗等问题展开了激烈交锋。
尽管双方在直播中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但未能完全达成共识。陈震在直播中再次重申,自己转发法拉利相关内容仅是出于对车辆颜色的喜爱,没有任何针对性的意图。
陈震:“假NIKE”鞋仅为分享个人经历
接着,双方围绕陈震在微博中提到的“假nike”“莆田鞋”等言论展开讨论。陈震解释称,这些言论仅是分享个人经历,并非针对小米或其他品牌。
他提到自己小时候曾穿过假nike,并表示当时穿得非常低调。对于莆田鞋上市的讨论,陈震认为,莆田鞋作为平价替代品,其上市本身没有问题,但客观上不会因莆田鞋上市而禁止发表NBA相关动态。
他强调,自己在面对争议时保持了克制,并希望观众能够理解其言论的上下文。
对该问题,二人仍未达成共识。
陈震:对不同品牌测评不存在区别对待
随后,直播讨论转向陈震在测评小米汽车时的言论。赛车星冰乐指出,陈震在测评小米汽车时提到了12处不满,而在测评其他车型时提到的缺点相对较少,质疑其是否存在区别对待。
赛车星冰乐进一步提到车评人是如何左右结果的,他认为车评人可以通过选择性地提及优点或缺点来影响观众对车辆的看法。
陈震回应称,他提到的缺点基于个人主观感受,并无刻意偏袒或贬低任何品牌。他强调,车评人应基于真实体验和客观事实进行评价,而不是通过选择性评价来左右结果。
在讨论小米汽车的静谧性时,陈震表示,其静谧性在同价位车型中表现一般,主观感受不如其他车型。
然而,赛车星冰乐指出,根据专业声学实验室的测试结果,小米汽车在静谧性方面位列全场第一,甚至优于奔驰S级、迈巴赫S680等豪华车型。
陈震回应称,实验室数据与实际驾驶感受可能存在差异,因为实验室测试通常在理想环境中进行,而实际驾驶时,胎噪、外界环境噪音等综合因素会影响主观感受。
此外,双方还就陈震在微博上多次提及小米负面新闻的问题进行了讨论。赛车星冰乐提到,陈震在微博上多次提及小米的负面新闻,次数远多于其他品牌。
陈震解释称,他所提及的内容并非全是负面,部分是为了引发讨论或澄清事实。例如,他曾转发小米事故相关新闻并强调是人为因素而非车辆问题。陈震否认刻意针对小米,并表示自己对所有品牌的评价均基于主观感受和实际体验。
陈震否认与小米“闹掰”
直播还涉及陈震与小米的合作关系问题。赛车星冰乐提到,陈震未受到小米SU7 Ultra的试驾邀请,也未与小米进行广告合作,且与雷军互相取消了关注。陈震确认了这些事实,但否认与小米“闹掰”,强调双方仅是正常的合作关系调整。
双方还就“刘路”形象问题展开了讨论。赛车星冰乐认为,“董老厮”塑造的“刘路”形象深入人心,导致网友将陈震与“刘路”形象联系起来。
陈震则表示对“董老厮”不了解,他投诉的原因是“董老厮”的视频中评论指向了自己,因此投诉,并将保留采取法律手段的权利。
陈震:评价其他品牌标准并无不同
陈震和赛车星冰乐还讨论了与其他车企的合作及负面新闻的问题。赛车星冰乐指出,陈震在与其他车企有合作协议的情况下,对其品牌负面新闻较少进行讨论。陈震强调,自己对不同品牌的评价标准一致,且在测评中保持客观。
接着,赛车星冰乐表达了对陈震态度的转变,从曾经的崇拜到现在的失望,认为陈震在处理与小米关系及相关争议时未能坚持原则。
陈震再次强调,自己的行为基于客观事实,强调与雷军的互相取关仅是正常互动,不应被视为“闹掰”。他还提到,自己与雷军的合影事件中,因对方对照片觉得不满而选择配合,这属于礼貌行为,与“闹掰”无关。
在技术讨论方面,双方还围绕小米汽车的24小时耐力赛展开激烈讨论。陈震质疑测试是否达到性能极限,认为巡航状态下的功率输出未触及电机极限。
赛车星冰乐则认为,陈震对测试标准的理解存在偏差,并以小鹏P7的测试为例,说明其对不同品牌的评价标准不一致。陈震进一步解释称,他对不同品牌的测试标准持一致态度,并以小鹏P7的测试为例,说明其对性能极限的判断。
最后,由于时间关系,直播接近尾声时,双方约定未来继续深入探讨相关话题。尽管双方在直播中对多个争议点进行了讨论,但未能达成完全共识。
谁赢了?
仅从直播全程呈现的状态、论证逻辑及沟通效果来看,双方表现差异显著。
直播期间,陈震始终以坐姿参与对话,姿态稳定且表达连贯。面对赛车星冰乐提出的“是否阴阳小米”“是否因未获合作刻意提及负面”“是否质疑性能测试合理性”等核心质疑,陈震均围绕“客观事实与主观感受区分”“评价标准一致性”展开回应,全程逻辑自洽,未出现观点矛盾或表达断层。
相较之下,赛车星冰乐虽提前准备打印资料,并多次在镜头前展示所谓“证据”,但其论证过程存在明显缺陷。
一方面,其核心论据“陈震提及小米负面15次”始终未能举例具体内容,甚至将陈震“为小米事故澄清人为因素”“分享小米车载周边”等中性或偏向正面的内容纳入“负面统计”,统计逻辑缺乏合理性;
另一方面,他说话过程频繁磕巴,沟通节奏混乱,论证常坚持“网友观感即事实”“互关变化即闹掰”,却未能提供支撑“针对性评价”的实质证据,所谓“证据”最终仅为形式上的呈现,未形成有效论证闭环。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赛车星冰乐在质疑过程中,无意间曝光了车评领域的部分潜在问题:其一,车评人对品牌“负面提及”的统计可能存在主观筛选标准,并非完全基于客观事实;
其二,赛车星冰乐质疑陈震“收钱办事”,但车评人商业化路径往往通过接商单实现,相当于对整个行业公平性提出质疑;
其三,直播中赛车星冰乐表达出“只许夸、不许提坏消息”的隐性要求,与测评媒介“追求客观评价”的口号形成矛盾,恐会加剧大众对测评媒体公正性的信任。
从直播对线的核心目标“厘清质疑、传递观点”来看,陈震通过清晰的逻辑与稳定的表达,有效传递了自身评价立场及专业观点,守住了沟通主动权;
赛车星冰乐则因论据不足、表达缺陷及逻辑漏洞,未能实现“佐证质疑”的初衷,最终未能让核心观点获得有效支撑。
综合来看,这场围绕车评立场的直播对线,以陈震在论证有效性与沟通效果上的优势,完胜赛车星冰乐。
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