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洋河,无人不知。其掌舵者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
7月1日,洋河股份(002304.SZ)传出重大人事调整,张联东申请辞去公司董事长等一系列职务。
(公司公告)
张联东现年57岁,是洋河前灵魂人物王耀的接替者。2021年2月3日,张联东正式接棒。
值得注意的是,张联东任期终止日期为2027年4月2日,此番请辞距原任期尚有很长时日。
(公司年报)
张联东治下的洋河业绩,既有前几年的高歌猛进,也有2024年的跌入低谷。
同样在7月1日,洋河股份官宣顾宇出任江苏洋河酒厂股份有限公司(苏酒集团)党委书记。
(公司官网&百度百科)
那么,洋河股份又能否换帅如换刀,由此迎来逆风飞扬呢?
痛失“探花”
洋河股份全称是江苏洋河酒厂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位于中国白酒之都——江苏省宿迁市。
(天眼查)
2003年,公司率先突破白酒香型分类传统,首创以“味”为主的绵柔型白酒质量新风格。2008年,伴随着“绵柔型”成为写入国家标准的白酒的特有类型,洋河股份也成为“绵柔鼻祖”。
2009年11月,洋河股份踏入资本市场,在深交所挂牌上市。
2010年,洋河、双沟强强联合,此后公司迈入较快发展阶段。2011年洋河股份营收超127亿元,成为白酒行业第三家销售超百亿元的企业。
此后,洋河股份多次穿越酒业周期,先后于2018年和2022年解锁200亿元营收、300亿元营收大关。
2021年至2023年,洋河股份营收分别达到254亿元、301亿元、331亿元,对应增速分别为20%、19%、10%。同期内,洋河股份净利润分别为75亿元、94亿元、100亿元,对应增速分别为0.38%、25%、7%。
看上去,洋河股份那时业绩尚好。但无论营收还是净利的爬坡速度,都开始变缓。
进入2024年,风云突变。洋河股份增长陡然逆转——期内营收、净利双降,其中营收约289亿元,同比下滑约13%;净利润约67亿元,同比下滑约33%。
放眼望去,2024年洋河股份的滑坡让人吃惊,公司交出的财报业绩,几乎是近4年最差表现。
(公司年报)
对比可知,2024年洋河股份的营收虽高于2021年,但同年的净利润却要比2021年少了近8亿元。
业绩未能延续增势,问题出在哪里呢?
深入年报可知,洋河股份业绩下滑背后主要有内外两方面原因夹击。
首先,洋河股份的业绩下滑,与市场环境有关。
这些年,白酒行业进入存量竞争阶段,市场竞争更加白热化,洋河股份主力产品集中的中端和次高端,该价位段竞争承压较大。
洋河股份2024年中高档酒营收同比下滑15%,创下近4年新低。往期看(2021年至2023年)洋河股份中高档酒营收同比增速分别为22%、22%、9%。
(公司历年财报)
另外,从市场端来看,江苏省一直都是洋河股份增长的基本盘。然而,2024年,洋河股份省内市场营收同比下滑超11%。相比之下,省外市场的颓势更加明显。2024年洋河股份省外市场营收同比下滑超14%的同时,省外市场的毛利率也减少3个百分点以上。
(公司年报)
由上可见,洋河股份主力产品竞争承压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不过,要是将业绩表现欠佳,都归咎于市场环境因素,也说不过去。
因为,横向对比,洋河的位置在明显下滑。
洋河股份2024年营收规模排名从行业第3下滑到了第5,失去了坐拥14年的“探花”位置。
同样的环境下,反观有的竞争对手,山西汾酒凭借360亿元的营收,2024年首度跻身行业前三。紧随山西汾酒之后的是泸州老窖,其以312亿元的营收位列第4。
白酒行业前五强的排名也忽然生变——过去是茅台、五粮液、洋河、老窖、汾酒;现在变成了茅台、五粮液、汾酒、老窖、洋河。
相比崛起的山西汾酒、稳健的泸州老窖,退步的洋河股份需要好好反省,自己的差距何在?从战略到布局,从管理到执行,哪些地方做得不够好呢?
事倍功半
客观来说,洋河股份不可谓不努力。
2024年年报显示,报告期末公司经销商总数达8866个,期内增长77个。按区域划分,省内经销商数量达2999个,省外经销商数量达5867个。此外,洋河还打通了天猫、京东等线上销售平台。
(公司年报)
不过,渠道建设只是前提,渠道高效才是关键。
洋河股份在销售费用上,是肯于投入的,其数值远超山西汾酒和泸州老窖。
数据显示,2024年洋河股份的销售费用高达55亿元,连续三年(2020年至2023年)保持两位数增速。横向对比来看,同期泸州老窖的销售费用为35亿元、山西汾酒的销售费用仅为37亿元。
(各家公司年报)
再细看,洋河股份销售费用的大头为广告促销费,金额高达36亿元。泸州老窖销售费用的大头则为广告宣传费,金额为15亿元,山西汾酒销售费用的大头则为广告及业务宣传费,金额达23亿元。
各家名头不同,外人也难以知晓这些钱到底是怎么花出去的。但从使用效率上看,从业绩增速和排名上看,洋河股份显然有需要改进之处。
(洋河股份年报)
(泸州老窖年报)
(山西汾酒年报)
创新乏力
重金砸向销售领域却效果欠佳,或许与产品创新乏力也有关系。
洋河股份旗下主导产品包括梦之蓝、天之蓝、海之蓝、苏酒、珍宝坊、洋河大曲、双沟大曲等系列白酒。
其中,售价≥100元/500ML的产品为中高档白酒,售价<100元/500ML的产品为普通酒。结合洋河股份的营收结构看,中高档白酒是公司增长的主引擎。
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公司中高档酒水营收为243亿元,毛利率79%;普通酒营收仅为39亿元,毛利率45%。
(公司年报)
伴随着高端白酒价格受消费需求变化影响而下滑,洋河股份深耕的中高端市场也受到波及。
据同花顺F10数据,去年上半年洋河梦之蓝(M3)(52度)500ml白酒价格为429元,同期高端白酒市场均价为576元。
此后,伴随着高端白酒均价持续“贴地飞行”,洋河股份主力产品所承受的竞争压力自然也在加大。
(同花顺F10)
显然,要想打破主力产品所处的窘境,产品创新是重要突破口。
不过,近年来洋河股份在研发端的投入,不仅未见突破,甚至还有下滑。近4年来,洋河股份的研发费用分别为2.58亿元、2.54亿元、2.85亿元、1.05亿元。
反观竞争对手泸州老窖,其近4年的研发费用分别为1.38亿元、2.06亿元、2.26亿元、2.61亿元,呈持续加码的态势。
实际上,洋河股份旗下主力产品海之蓝、天之蓝上市已超20年,而梦之蓝M6+等升级产品推出也有6年之久,且市场接受度逐渐饱和。
当然,洋河股份还有些其它方面的创新产品。比如,洋河股份10年前还曾推出过微分子酒,该产品以代谢快、醒酒快、多饮不醉著称。2023年公司又推出过全新一代微分子酒,但目前来看,这些产品并未成长为公司的重要支点。
进入2025年后,酒类年轻化的赛道也变得拥挤起来,洋河股份显然需要更多的创新,才能杀出重围。
据了解,五粮液、水井坊等企业已推出29度、33度等低度产品。另据最新报道,泸州老窖也将于今年推出28度国窖1573,这是业内首次高端产品低度化转型。
内外因素交加,走过艰难的2024年,今年一季报显示,洋河股份依旧承压。期内,公司营收约111亿元,同比下滑近32%;净利润约36亿元,同比下滑近40%。
经营管理水平和公司业绩表现,自然会反映到股价走势上。
洋河股份4年以来股价走势图(月K线)
(东方财富网)
洋河股价在2021年1月触及249.55元/股(前复权,下同)的历史高点后,便跌入逐级下行的通道。截至7月7日收盘,洋河股份报收64.80元/股,总市值976亿元,均较巅峰下滑高达74%。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包括香港结算有限公司和许多重要的机构投资者,仍在持续减持洋河股份。
(东方财富网)
实际上,自2022年以来,持有洋河股份的机构总数,已经从866家大幅减少至48家。
(东方财富网)
正是在这种局面下,洋河股份的换帅之举引起广泛关注。加之不久前,洋河集团董事长杨卫国也提前卸任。
(公开报道)
当然,即使遭遇眼前的困难,洋河股份仍然是一家知名酒企,拥有自身的特长,比如,品牌影响力较大,产能及储能规模可观,具备全国化布局能力,而且还在积极拓展海外市场等等。
只是眼下,正可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新帅顾宇肩上的担子不轻,无论是市场环境状况,还是公司经营本身,都有诸多的挑战需要面对和解决。
洋河股份能否在新帅带领下,重拾增长乃至重回前三?公司股价何时能够逆流而上,让不离不弃的投资人获得更好回报?市场正在拭目以待,《天下财道》亦将持续关注。
天下财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