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举办现场
时空信息作为新型基础设施,如何为城市发展赋能?
7月8日,在重庆举办的“时空智能赋能产业融合创新”论坛上,基于高精度激光雷达等技术生成的重庆“时空底座2.0”正式发布。该智能模型将以自身具备的计算、推演、决策能力,为重庆探索超大城市治理和产业融合创新进一步赋能。
时空底座是城市数字化、智能化的关键基石。重庆市测绘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薛梅介绍,重庆“时空底座1.0”主要运用倾斜摄影等技术,为重庆全域“拍照”,通常理解就像是城市三维实景图。时空底座2.0则不同,是运用高精度激光雷达等技术为重庆“做CT”,进而建成超大规模三维点云时空数字底座,且拥有“计算-推演-决策”的智能服务能力。
“如果说1.0版本的用户是人,那么2.0版本的用户主要就是机器。”薛梅说,时空智能是人工智能时代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重要桥梁。新发布的重庆“时空底座2.0”,可让机器深刻理解现实中的物理时空距离,并将其融通到众多产业的海量数据当中,再根据现实需求在计算和推演的基础上实现智能决策参考。
“如果车在路上遇到一个小坑,可以让时空信息与汽车的数字能力进行融合,自动决策完成悬架调节实现平稳安全过坑,不再需要人工控制方向盘躲避,从而实现让聪明的车更懂人。”长安汽车相关负责人现场举例说,他们以时空信息构筑核心数字底座,驱动数智工厂和智联汽车“双轮进化”,“长安汽车的交付率提高了25%以上。”
上游新闻记者现场了解到,重庆持续加强时空智能核心技术攻关,加快构建产业融合协同创新,促进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与千行万业深度融合,闯出一条时空智能产业融合创新之路。
目前,重庆时空底座2.0已经通过高精度三维扫描,覆盖“9+2”中心城区,超6000公里道路和11万栋建筑,形成高精度、强时空关联的高质量时空数据集,支撑人工智能对物理世界的理解、计算和推演,广泛推动数实融合,赋能产业发展。
在重庆东站的建设过程中,基于时空底座2.0的应用,超120万方大型异构建筑及10万余套设施设备被精准复刻,赋能主体竣工验收、设施布局优化、应急预案制定等场景,保障东站如期投用及安全运行。
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时空智能技术已在超大城市治理、智能交通、智能制造、耕地保护、智慧农业、公共安全、文化旅游等多个领域得以应用。未来,随着“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创新联合体的不断孵化培育,重庆将在时空智能技术与产业融合方面取得更多标志性成果,为重庆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当天活动现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李德仁院士作了题为《时空智能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主旨报告。他指出,时空智能涵盖了从深空到水下,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经济学的广泛领域,其发展将深刻改变人们对世界的认知和利用方式,是不断推动产业变革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上游新闻记者 郭发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