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姆2公斤冰块卖22.8元”话题冲上微博热搜,一场关于“冰块定价是否合理”的争论就此展开。
“冰块刺客”惹争议
此次引发争议的产品是山姆会员商店新上架的“农夫山泉纯透食用冰”,2公斤规格售价22.8元。
部分消费者质疑这款冰块定价过高,他们计算得出,冻2公斤冰块需4瓶500毫升的农夫山泉瓶装水,22.8元相当于每瓶水售价5.7元,价格远高于瓶装水本身。因此,“冰块刺客”的说法在社交平台迅速发酵。
不过,也有部分网友认为定价具有合理性:制冰过程需要确保食品卫生标准,涉及多项成本,且该产品明码标价,属于合理范围。
面对争议,山姆客服向媒体解释了定价背后的“技术含量”:这款冰块采用24至32小时超低速缓慢冻结技术,相比普通流水制冰,相同环境下融化速度降低20%,更适合夏季长时间保冷场景。
山姆小程序上显示,这款冰块选用杭州千岛湖水源,具有低速凝结、持久耐融特点,保质期12个月。
对比各大平台,该价格确实高于同类产品:奥乐齐小程序显示,其自有品牌超值食用冰750g袋装售价6.5元,折算2公斤约17.33元;盒马平台上,750g规格的盒马醇冰食用冰售价同样为6.5元,且首件价还可再优惠1元至5.5元。
需要注意的是,这款农夫山泉纯透食用冰是专供山姆渠道的定制商品,定价由采购部门与供应商协商确定。这也意味着,山姆在其中拥有着较大自主权。
沃尔玛卖场五年减少129家
山姆会员商店是世界500强企业沃尔玛旗下的高端会员制商店。发展至今,山姆在全球已拥有800多家门店,成为全球最大的会员制商店之一。
近些年,其在中国市场提速扩张。
截至2025年1月底,山姆中国的门店数量达到53家,仅过去12个月便新开6家。另据山姆会员商店官方公众号,2025年3—5月,嘉兴、合肥以及武汉江岸的新店相继开业,保持“每月一店”的扩张节奏。
业绩方面,山姆已成为沃尔玛在华业务的“增长引擎”。
2025财年四季度(2024年11月1日—2025年1月31日),沃尔玛中国市场净销售额为51亿美元,同比增长27.7%,同店销售增长也达到23.1%。国信证券研报指出,沃尔玛管理层称“中国市场的增长主要受益于山姆会员店和电子商务业务的强劲表现”。
4月的2025年沃尔玛投资者大会上,沃尔玛中国总裁兼CEO朱晓静指出,2023年已有3家山姆门店年销售突破5亿美元,预计2025年将增至8家。
相比山姆的稳中向好,沃尔玛卖场在中国市场的境遇却颇为凄凉。
数据显示,截至1月31日的2020财年至2023财年,沃尔玛中国卖场数量分别为412家、403家、361家、322家。而至2025财年,沃尔玛中国卖场仅剩下283家。
这意味着,过去五年,中国市场沃尔玛卖场门店数合计减少了129家。这背后,是传统大卖场模式在电商冲击、社区团购崛起、消费习惯变迁等多重因素下的“水土不服”。
曾因关税问题被约谈
事实上,此次“冰块定价”争议也非沃尔玛中国首次引发舆论风波。
年初,中美“关税战”期间,为缓解因关税政策带来的成本压力,沃尔玛向部分中国供应商提出降价要求,其中要求包括厨具和服装制造商在内的供应商在每轮关税中降价10%,企图将美对华加征关税的负担转嫁给中国供应商和中国消费者。据了解,沃尔玛约30%的商品依赖进口,在电子产品、玩具等品类上,中国供应链的占比极高。
针对此事,商务部等有关部门于3月11日约谈沃尔玛,了解有关情况。释放的信号不言而喻。
不仅如此,食品安全与产品计量不足问题也伴随着沃尔玛中国。
6月,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福田监管局公示,沃尔玛(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经营抽检不合格食品(盐焗腰果仁)案,被罚款279965元,没收违法所得10031元;相关责任人DawnPtak被处罚款27996.5元。
同月,南京一家山姆会员商店还因产品重量不符问题遭到消费者投诉。消费者实测发现,一款标注净含量800克的“章鱼足”速冻调制食品,去除包装和吸水袋后,带水带冰重量仅为780克,自然解冻且不沥水状态下,重量降至720克。其认为,实际重量与标称值存在显著差距。
依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速冻调制食品中的冰和水不应计入净含量,该产品允许短缺量不得超过15克,实际重量远低于规定范围。对此,该门店工作人员确认产品未达净重标准,山姆会员店总部反馈是供应商福建坤兴海洋股份有限公司未严格执行沥水程序,包装运输中水分被吸水垫吸收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