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8日,北京 —— 昨晚,“鉴真章”风云品牌之夜暨风云A9L全球上市发布会在北京首都国际会议中心盛大举行,奇瑞旗下全新品牌“风云”正式亮相,而品牌焕新后的第一款重磅新车——风云A9L也正式开启全球发售,抢购价13.99万元起!中国香港实力演员古天乐亲临现场,亲自体验了这款由全球高性能电混平台打造的旗舰新车,并给予了高度评价。但在热闹之下,风云A9L到底意欲何为?它会是市场跟风的又一“堆料之作”,还是自主品牌在新能源价值战中的一记“沉底爆破”?本文尝试拆解其背后的技术逻辑、产品定位与战略意图。
在车型等级中,“C级”是中国消费者心中的“行政级”,对应的不是售价,而是气场、空间、性能和品牌厚度。这也是为什么多年来,自主品牌在该细分市场始终处于边缘。但在电动化和混动技术的变革周期下,传统C级轿车的护城河开始松动,风云A9L正是在这一时机“逆向切入”。
从参数看,A9L确实不俗:车长超5米、轴距2950mm,后排膝部空间165mm,副驾支持零重力模式,后排座椅和头枕设计也明显向高端车型看齐。平台方面,其基于奇瑞“高性能电混E平台”,四驱版本综合功率达470kW、峰值扭矩854N·m,4秒级加速成绩,覆盖从日常通勤到运动驾驶的多个场景。
这不是一款典型意义上的“家用车升级版”,而是一台从平台架构出发、针对“中产向上”人群打造的新能源旗舰。
百公里加速4秒、续航2500km:是堆料,还是系统工程能力?值得注意的是,风云A9L并非简单的“技术堆叠”。其背后是奇瑞在插混领域沉淀已久的鲲鹏超能混动CDM 6.0系统,也是目前少数实现260km实测纯电续航、2500km+综合续航的系统之一。
同时,A9L还搭载了自研的AI磁悬浮数字底盘、CDC电磁悬挂与全球首发的博世IPB 2.0系统,辅以双叉臂+多连杆的机械结构,力求在中大型车身尺寸下,实现操控稳定性和舒适性的动态平衡。
这些配置如果单独拎出来都不稀奇,但将它们系统整合并在13.99万~19.79万元的价格段提供,仍是对合资体系的一种挑战。
智能化系统:跳出车机,走向“端到端模型”落地智能化是当前新能源车最容易“同质化”的部分,但A9L尝试做出差异化。
在辅助驾驶方面,其与Momenta合作开发的“猎鹰系统”基于端到端大模型架构,支持城市NOA记忆导航、135km/h高速避让、AEB自动刹车等功能。Momenta CEO曹旭东在发布会上亲临现场,说明这并非OEM贴牌,而是深度合作。
在车内交互方面,风云A9L采用高通8255芯片,搭载自研AI大模型系统,支持“可见即可说”、连续多轮对话等功能。音响系统方面则推出了自主品牌中罕见的高端“伯牙之音”,由声学博士仲旭调校,目标直指“柏林之声”一类的听觉体验。可以看出,奇瑞试图把智能定义为“体验的完整闭环”,而不是参数堆砌的比拼场。
从产品力到用户共创:A9L试图构建“新信任机制”风云A9L另一个显著特征是“用户参与度高”。据悉,在车辆开发过程中,奇瑞累计收集18800条用户建议,采纳其中1278条,细化到车色、门把手、电动尾翼等配置设计。奇瑞方面称,A9L预售期间订单超过5万份,其中5000余名车主锁定大定,说明这一“听劝”机制正逐渐获得用户的认可。
这是一种从“技术导向”走向“用户驱动”的产品思维转变。它不新鲜,但在传统C级轿车长期以“由上而下”定义产品的大环境中,显得尤为稀缺。A9L也反过来给自主品牌上了一课——高配置不再是差异化的唯一通道,平台能力、驾控体验和智驾完整度才是下一个阶段的分水岭。
写在最后:一辆车的“时代信号”风云A9L不是奇瑞的第一款混动车,但它是第一款明确用旗舰姿态重新定义奇瑞在新能源时代“上限”的车型。
这不是一场简单的产品发布,而是一种信号:当平台、技术与用户视角三者走向统一时,中国品牌不再需要用价格换空间,而是可以用体系能力去重构价值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