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探索 » 正文

市值超210亿!机器人超级独角兽极智嘉登陆港交所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唐云泽 直通IPO 时间:2025-07-09 13:32:23

;文/邵延港

今天港交所现场5家公司敲锣,一家机器人超级独角兽备受关注。

7月9日,物流机器人独角兽极智嘉正式挂牌港交所,在当前市场居高不下的机器人热度中,极智嘉成为全球AMR仓储机器人市场首家上市企业。

从A股转战港股IPO,极智嘉进程相对顺利。此次IPO,极智嘉全球发售1.61亿股,发行价为16.8港元/股,募资总额达到27.12亿港元,是迄今为止在港股募资最多的机器人企业。

上市首日,极智嘉开盘价为16.9港元/股,随后便跌破发行价。截至上午11时许,极智嘉股价报16.68港元/股,较发行价跌0.71%,总市值超216亿港元。

极智嘉创立于2015年3月,在上市前的十年成长期间,深受资本追捧。据悉,极智嘉累计融资超40亿元,估值一度达到150亿元。根据灼识咨询的资料,按2024年的收入计,极智嘉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仓储履约AMR解决方案提供商,且已连续六年保持该领先地位。

作为行业龙头,极智嘉上市背后也有着明显的资本催促。招股书显示,目前极智嘉的赎回负债已经高达70.41亿元,如若未能如期上市或递交上市后18个月内仍未完成上市,将会触发赎回。

如今极智嘉顺利上市,但业绩还在亏损,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极智嘉在上市后的新阶段,能否想出应对方法。

清华系机器人独角兽,机构十年投资超40亿

在极智嘉成立的前一年,创始人郑勇还在做投资工作。

当时郑勇在新天域资本任职,负责投资组合公司的投后管理以及TMT和机器人行业的新投资项目。据郑勇公开介绍,他在美国考察亚马逊仓库物流项目时,注意到他们正在全面推广机器人的设备应用,感到非常震撼。身为投资人,郑勇看到当时中美电商行业正在高速发展,相信物流会是AI和机器人技术最先落地的重要场景。

2015年,国内正值双创热潮,郑勇和几位联创一同创办了极智嘉。公司之所以起名为极智嘉,寓意追求智慧和代表智能化的技术方向。

郑勇本硕均毕业于清华大学,极智嘉最初的一个办公地就是在清华计算机系FIT楼的地下室里。

在成立当年,极智嘉就发布了国内第一个仓储机器人货到人拣选系统。经过打磨,在2015年的天猫双十一购物节,极智嘉20台机器人被部署到某仓库中进行拣选作业,并取得不错的效果。

在商业化进程中,极智嘉在成立的第二年就在国内多家电商平台应用了AMR解决方案,之后瞄准还是蓝海市场的海外,并率先落地日本。

在资本市场上,极智嘉也深受追捧。招股书显示,在2016年至2022年,极智嘉先后完成11轮融资,融资总金额超40亿元。

据悉,在2016年5月,极智嘉首轮融资来自火山石投资和高榕资本,融资金额为4250万元,投后估值2.1亿元。到了2021年的E1轮融资时,极智嘉获得来自英特尔、B Capital、中湾合智等机构的11.95亿元人民币和4500万美元的融资,本轮融资后,极智嘉估值也来到150亿元的规模。

这期间,极智嘉收获了华平投资、CPE源峰、纪源资本、云晖资本、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产业投资基金、D1 Capital、祥峰中国、蚂蚁集团、中国互联网投资基金、摩根士丹利、B Capital、伊利、海尔、英特尔、合肥国资等股东。

股权结构上,创始人郑勇直接持股约7.19%,拥有20.5%的投票权,并与李洪波、刘凯、陈曦及员工持股平台共同控制21.7%的股权以及55.36%的投票权。

机构投资者中,华平投资持股比例为11.86%,为第一大股东,CPE源峰持股比例为6.85%,蚂蚁集团持股比例为4.93%。此外,火山石投资持股3.27%,高榕创投持股2.88%,英特尔持股0.63%。

尽管在融资市场上相对顺利,但极智嘉的IPO之路却不那么顺利。据悉,在2021年,极智嘉曾尝试在科创板上市,并为此进行了上市辅导。不过在2024年底,受市场环境影响,极智嘉选择转战港股市场。在去年12月和今年6月份两次递表后终于通过聆讯。

另一方面,极智嘉成为资本市场宠儿的代价却是被资本裹挟着上市。据招股书,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极智嘉赎回负债达到70.41亿元,主要是各轮次融资给投资者的特殊权利。如若未能如期上市或递交上市后18个月内仍未完成上市,将会触发赎回。

竞争压力越来越大 ,2024年被拉下行业第一宝座

极智嘉在仓储履约和工业搬运场景,提供一系列AMR解决方案。

从业绩方面来看,2022年、2023年及2024年,极智嘉分别实现营收14.52亿元、21.43亿元及24.09亿元;EBITDA(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分别亏损14.29亿元、10.41亿元及7.65亿元;经调整亏损净额(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分别为8.21亿元、4.58亿元及0.92亿元。

招股书显示,2022年、2023年及2024年,极智嘉分别产生的订单量为19.96亿元、26.94亿元及31.40亿元。

从收入构成来看,极智嘉收入主要来自核心产品AMR解决方案的销售,还有一小部分来自RaaS服务,由于极智嘉战略性减少该模式的投入以专注于AMR产品销售,其RaaS业务收入的绝对值及占总收入的百分比均有所下降,该业务收入占比从2022年14.1%降至2024年的0.3%。

值得注意的是,在AMR解决方案收入方面,招股书显示,2022年、2023年及2024年,极智嘉连续三年在中国大陆以外的市场收入占比超过70%。不过中国大陆市场的收入也在提升,从2022年的2.27亿元到2024年的6.65亿元,收入占比从15.6%提升至27.6%

此外,极智嘉海外市场的业务毛利率更高。2022年、2023年及2024年,中国大陆以外市场毛利率分别为42%、46.4%及46.5%,远高于其报告期内17.7%、30.8%及34.8%的整体毛利率。

根据灼识咨询的资料,极智嘉在全球拥有约806家终端客户,是拥有全球最大客户基础的仓储履约AMR解决方案提供商。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其已向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交付了约56000台AMR。2024年,极智嘉在整个全球仓储履约AMR解决方案市场占据9.0%的市场份额。

作为行业头部,极智嘉仍在亏损之中,极智嘉方面表示,其历史亏损净额和波动主要受市场竞争激烈且发展迅速的市场中,将业务扩张和创新放在首位的战略所推动。

在研发方面,2022年、2023年及2024年,极智嘉的研发支出分别为4.37亿元、3.80亿元、2.82亿元,研发费用率分别为30.1%、17.7%和11.7%。

对于自身的行业壁垒,郑勇则表示:极智嘉的先发优势是技术基础的积累,这让极智嘉面对任何产品需求都能迅速应对。作为一家To B机器人公司,当面临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的客户项目,只有加强自己的技术,让系统快速定制化并拥有更灵活配置的能力,才能快速匹配客户需求。极智嘉认为算法驱动下的多机调度能力是AMR领域的核心技术壁垒,也是与竞争对手拉开竞争身位的重要武器。

但在竞争压力下,极智嘉也已经开始焦虑。据悉,全球AMR解决方案市场仍然相对分散。按收入计,2023年前四大参与者仅占总市场份额约19.3%,2024年增长至23.5%。AMR解决方案市场中,2023年极智嘉还处于市场份额第一的位置,市场份额为6%,而到了2024年,极智嘉就被公司A取代,滑落至第二。而超越极智嘉的第一名也是一家中国企业,其是海康威视的子公司海康机器人,并且该公司正在冲刺IPO。

此次率先完成IPO,极智嘉这家走到新里程碑的机器人公司,面对来势汹汹的竞争者,能否取得突破呢?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