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探索 » 正文

明朝奇人万户:自己研究火箭,绑了47个飞行器,成功将自己送上天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沈如风 东南史官 时间:2025-07-09 17:31:17

在人类成功发明飞机之前,飞天一直是人类心中永恒的梦想。在几乎所有文化的传说中,能够飞翔的力量通常归属于神明或仙人,普通人无法企及。

曾经有人说过,中国人发明了改变世界的火药,却仅仅用来制造烟花,而西方人却把它用来制造枪炮。但这样的言论显然狭隘,忽视了中国在火药领域的广泛应用。直到明代,火药不仅被用于军事,还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火器的制造取得了空前的进展,长期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

在上世纪的四五十年代,詹姆斯·史密斯·麦克唐纳,一位麻省理工学院的优秀毕业生,成为了杰出的航空工程专家,并创办了麦克唐纳飞行器公司。他为美国海军和空军提供了大量先进的战斗机,最终,这家公司与波音公司合并。麦克唐纳无疑是成功的代表人物,但他曾经坦言,他的偶像是一位古代的中国人,而这个中国人的名字,就是万户。实际上,万户是无数航天从业者心中的偶像。

任何一个有创造力的人,都会有宏伟的构想,然而,能将这些构想变为现实,并为之付出艰辛努力的人却屈指可数。万户之所以被誉为“世界航天第一人”,是因为他在七百多年前便开始了实践,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万户,原名陶广义,出生于元代末年的浙江婺城。他的家庭条件较为优越,家族在当地经营着陶家书院。他从小便接受良好的教育,聪慧过人,博学多识,读遍四书五经。然而,他的兴趣却并不在官场,而是广泛的发明创造。于是,年轻时的陶广义选择了做一名木匠。他不止在木工技艺上有所成就,还对炼丹和巧妙的机械工艺情有独钟。

对于一个发明家而言,实验失败是不可避免的。在陶广义的早期实验中,他曾沉迷于炼丹,而这在当时并不稀奇。但一次炼丹事故中,丹炉爆炸,这一事件却让他意识到了火药的独特魅力。于是,他将所有精力转向了火器的研究与发明。

经过长年的实践与创新,再加上卓越的天赋,万户在火器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他带领一批学徒,研发了许多威力强大的火器。正值这个时候,外界战乱不断。元朝的统治者、南方的朱元璋、西边的陈友谅和张士诚等势力都在为争夺江山而斗争,乱世中的胜负悬而未决。

令人意外的是,这位淡泊名利的陶广义,竟然早早就看中了朱元璋这位出身贫寒的军阀。朱元璋成功击败了陈友谅,接连攻克了张士诚和浙江一带时,陶广义带着他的弟子们前去投诚。更为重要的是,陶广义为朱元璋带来了一批强大的火器,这些“现代化武器”在当时无疑具有决定性作用。

当时朱元璋的势力还不完全稳定,全国各地仍有未平定的区域,而北方的蒙古残余势力也是一大威胁。这些火器大大提升了朱元璋的军事实力,但由于当时火器的技术尚不成熟,他并没有立即重视这批火器的作用。直到与北元的骑兵对抗时,朱元璋才意识到火器的巨大优势,建立了装备火器的“神机营”,并将陶广义所研究的火器投入到实战中。

这些火器在战争中大大增强了明军的作战能力,面对装备优势巨大的蒙古骑兵,曾经所向披靡的铁骑也无法抵挡,最终败退回大漠。为了表彰陶广义的贡献,朱元璋赐他“万户”之名,称其为“成道”,从此他也被后人熟知为万户。

为了让万户施展才华,朱元璋将他调入了兵器局。与此同时,兵器局的一名高官——班背,也就是当时的正三品火器营翼长,非常赏识万户的才华。班背不仅给予他很多实验上的支持,两人也因志同道合而私交甚好,时常一同外出就餐。

班背曾表达过一个伟大的梦想,那就是制造一种能够飞天的“飞鸟”,不仅能飞上天空,还能载人翱翔。万户与班背的关系密切,班背成为了他在研究道路上的重要伙伴。然而,班背也具有一种“科研人员”的性格——固执、单纯,这让他在官场上难以应付复杂的政治斗争。最终,班背被一名文官李广太陷害,被罢职并囚禁在拒马河旁的山谷中。

得知好友的落难,万户心情非常沉痛,但作为一名匠人,他却无法介入朝堂的纷争。在这时,燕王朱棣开始向外招募人才,李广太巧妙地利用万户与班背的关系,威胁他为朱棣制造一件伟大的机关。万户为了朋友,不得不答应了这一要求。然而,正当他忙于工作时,远方传来了班背死讯。班背在拒马河被敌军杀害,临终前托人将一本书交给万户。这本书名为《火箭书》,是班背一生对“火箭”研究的总结。

万户看到这本书时,心中早已明了班背的遗愿,死前依然执着于“火箭”梦想。作为一个极具情感的人,万户决心不惜一切代价,实现班背的飞天梦想。他凭借自己在火器领域的深厚造诣,开始了艰难的火箭研发之旅。

在当时,火器技术已经有了飞跃性的进展,许多火器已具备远程攻击能力。最初的“火箭”只是将易燃物裹在箭矢上,点燃后射向敌人。随着火药的使用,这种火箭的威力愈加强大,到了南宋时期,火箭开始采用火药爆炸的冲击力来助推,创造出了单级火箭的雏形。

到了万户所在的明代,火器技术更是突飞猛进。万户利用火药的爆炸力,设计出了多种威力巨大的火器,射程极远。他相信,只要借助同样的原理,经过强化处理,完全能够设计出能够载人的火箭。

经过数年苦心钻研,万户终于在1390年,完成了他的最终作品——一架“载人火箭”。这架火箭与以往的不同,它的设计极为独特,采用了一把坚固的太师椅作为座椅,四周绑上了四十七支威力强大的“飞龙”火箭作为推进装置,椅子上方则悬挂着两只巨大的风筝作为降落伞。

尽管从现代角度来看,这架“飞行器”外形滑稽且工艺粗糙,但在七百多年前,它无疑代表了当时人类技术的极限。万户坐在太师椅上,仆人点燃引信,随后迅速逃离。轰鸣声中,火焰冲天而起,万户成功飞上了空中。可是,好景不长,他很快化为一团黑烟,坠落在山中。

万户的成功与失败同在,这次飞行不仅让他完成了心愿,却也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从此,他的名字和事迹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尽管他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但他却在世界航天历史上留下了不朽的一笔。

随着火器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国的火器在明代达到了巅峰。后来,出现了转轮式的火炮“五虎出穴”、大范围群发火箭“群鹰逐兔”等先进武器。尽管清代及近代中国的火器技术逐渐落后于西方,但万户的火箭技术仍是中国航天史上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20世纪初,一位美国学者约翰·埃尔弗雷斯·沃特金斯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