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探索 » 正文

神十九乘组分享太空见闻:出舱恢复意外卡滞的载荷适配器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顾雨柔 北京日报 时间:2025-07-09 23:31:15

果蝇家族在太空中实现“三世同堂”,“太空菜园”迎来了新成员,航天员在轨度过春节、元宵节等中华传统节日……7月9日,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与记者见面会在北京航天城举行。“龙马组合”航天员蔡旭哲、宋令东、王浩泽在乘坐神舟飞船返回地面两个多月后,首次与媒体和公众正式见面。

任务期间,神十九乘组先后完成了3次出舱任务。蔡旭哲以9小时刷新单次出舱时长世界纪录,两次飞行任务累计完成5次出舱活动。“出舱活动是一项重活,也是一项大活。”蔡旭哲表示,这不仅考验着航天员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也考验着操作能力和应急情况处置能力。

宋令东成为我国首位执行出舱任务的“90后”航天员。“‘90后’执行出舱任务,既是祖国赋予我们的使命,也是我们这代人的责任。这一刻终究要来,也一定会来!”他的语气中透着兴奋。在出舱任务中,他在舱壁上攀爬了100多个扶手,与蔡旭哲配合停靠多个点位,经过9个多小时的出舱活动,圆满完成了空间站碎片防护装置安装和舱外设备的巡检处置等任务。

其中,出舱处置载荷适配器意外卡滞问题,对乘组来说是一项重要挑战。“时间紧、任务重,没有专用的工具,并且舱内航天员还要首次操作机械臂的姿态,这确实让我们感到了一定的压力。”蔡旭哲说,通过天地双向视频通话,地面人员对乘组进行了详细的指导和沟通,“当任务顺利完成,我听到耳机里传来地面支持团队的热烈掌声时,确实倍感振奋、备受鼓舞,也感到非常骄傲。”

在轨期间,神十九乘组共按节点完成了近2000项工作内容,参与实施了88个实(试)验项目,成功制备十余种、102个试验样品。此外,他们还完成空间站管道检测机器人在轨试验验证、物体重量感知测试、情绪状态测试能力评估和实验样品更换等工作。作为我国首位女性航天工程师,王浩泽以细腻的操作习惯、科学的思维方式、柔和的心理底色,为乘组注入了新的能量。“每一项操作,我都告诉自己要慢下来,保安全;往细做,保成功。”

甘薯成为“太空菜园”的新成员,航天员首次实现在轨种植甘薯。“‘太空种菜’不仅是一项实验和工作,也是缓解压力的过程。”宋令东详细记录了甘薯在太空从发芽到收获的全过程,“当打开栽培杯时,它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惊喜,块根长得十分饱满。”在返回地球前,他们还为神舟二十号乘组扦插了两杯甘薯苗,目前它们的长势依然良好。神十九乘组带回的样品已交由科研人员展开研究,以验证在未来中长期太空飞行时,将甘薯作为食物来源的可行性。

神舟十九号乘组返回后,相继完成隔离恢复、疗养恢复阶段各项工作,已全面转入恢复观察阶段。目前,在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科研保障团队的精心守护和照料下,乘组身心状态良好,各项医学检查结果正常,肌肉力量、耐力和运动心肺功能基本恢复到飞行前水平。待完成恢复期各项工作并进行健康评估后,3名航天员将转入正常训练。

客户端

记者:刘苏雅

流程编辑:U071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