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下午,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蔡旭哲、宋令东、王浩泽从太空返回60余天后,在北京航天城首次面向媒体与公众正式公开亮相,分享了183天太空驻留的经历与感悟。
蔡旭哲在神舟十九号任务出舱活动中创造多项纪录:首次出舱以9小时刷新单次出舱时长世界纪录,两次飞行任务累计完成5次出舱活动,成为当时出舱次数最多的中国航天员。在谈及出舱处置载荷适配器意外卡滞问题时,蔡旭哲表示:乘组沉着应对,出舱后对设备状态判断,并与地面支持团队沟通后,成功完成处置。
航天员 蔡旭哲:大家看到我们每次出舱就是几个小时,其实为了每次出舱,我们要经过非常艰巨和复杂的训练,尽管地面也进行了反复的练习,但是到了太空以后,也不会像地面那样变得很自如。在出舱前的一段时间,我们还要进行一些准备,另外还要针对当次的出舱完成在轨训练和全流程的演练。每次出舱任务的顺利完成,可以说是全体科研人员支持的结果,是乘组一心、天地一体密切配合的结果。
关于处置舱外载荷适配器意外卡滞的问题,因为临时接到舱外处置的任务,时间紧,任务重,而且当时没有专用的工具,还涉及我们舱内的航天员要首次操作空间站机械臂的姿态。这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个首次。所以接到任务以后,我们还是有一定的压力的。面对新的挑战,在准备过程中,地面团队也给了我们很重要的支持和帮助。通过天地双向视频的通话,给了我们详细指导和沟通。
在出舱当天,我首先对舱外适配器的状态进行了初步的判断,然后根据判断的情况和地面团队进行了沟通,通过天地的协同,我使用临时工具,对舱外载荷适配器进行了处置。处置成功以后,我听到耳机里面传来地面热烈的掌声,当时我也是倍感振奋、备受鼓舞,同时也感到非常骄傲,为航天员这个职业所感到骄傲,为航天员在载人航天中发挥的主导作用和价值而感到骄傲。
(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