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金融 » 正文

3500点得而复失!A股震荡背后是什么信号?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沈如风 国际金融报 时间:2025-07-10 00:10:14

7月9日,A股市场震荡微跌,沪指一度突破3500点后回落,交易量略有放大。板块表现分化,传媒板块领涨,而有色金属板块跌逾2%。市场整体呈现亏钱效应,个股普遍下跌。



受访人士指出,昨日市场的普涨热情今日转向谨慎观望,整体符合市场预期。当前沪指在3500点这一关键位置面临技术面压力,需持续放量才能有效消化抛压。短期内,A股或将维持震荡整固格局,等待新的催化因素出现。建议投资者将权益仓位维持在60%至70%之间,保留部分现金以应对市场波动,并在指数回调后逐步增配科技龙头股。

3327只个股收跌

今日沪指一度冲高突破3500点,但随后回落,最终收跌0.13%,报3493.05点;创业板指收涨0.16%,报2184.67点;深证成指微跌0.06%。其他指数方面,科创50、北证50均跌近1%,沪深300、上证50均收跌。

交易量能上,全市场成交额升至1.53万亿元,较昨日微增0.06万亿元。市场亏钱效应明显,共计3327只个股收跌,跌停股6只;1856只个股收涨,涨停股61只。

格上基金研究员毕梦姌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昨日沪指逼近3500点,市场成交额放大,但今日并未持续大幅放量,导致指数在突破3500后遭遇获利盘集中抛售,回落至3500点下方。从技术形态看,沪指要有效站稳3500点,单日成交额至少达到1.6万亿元以上,当前量能仍显不足。预计短期内A股将维持震荡格局。

“今日沪指短暂突破3500点后回落,显示出多空博弈加剧。”尚艺投资总经理王峥表示,从盘面看,农林牧渔、传媒、食品饮料表现突出,电子板块受存储芯片业绩分化影响、有色金属板块受美国拟对铜加征关税的消息冲击而领跌,再次印证了当前市场受业绩避险与事件驱动博弈的双重影响。

板块分化,传媒板块涨幅超过1%,华媒控股、欢瑞世纪涨停;农林牧渔、商贸零售、医药生物、社会服务、环保、食品饮料板块均微涨。国投中鲁、赫美集团、跨境通、九芝堂、康美药业、锋尚文化涨停。

毕梦姌分析,今日农业板块受到《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的利好消息提振,种业、畜禽养殖等细分领域获资金青睐。传媒板块则受益于AI技术对内容创作的赋能,叠加暑期档电影票房超预期,形成政策与需求的双重驱动。

有色金属板块今日回调2.26%,年内涨幅缩至17.2%;基础化工、电子、国防军工、家用电器、钢铁、非银金融、汽车板块均收跌。不过仍有精艺股份、上纬新材、澳弘电子、旭光电子、金安国际、日久光电等个股涨停。

“电子行业受全球半导体库存周期下行影响,叠加立讯精密等龙头企业业绩不及预期,消费电子需求疲软。有色金属板块则因特朗普拟对铜加征最高200%关税的消息冲击,导致工业金属需求预期下调。”毕梦姌认为。

超级真菌概念板块涨逾4%,麒麟电池、AI语料、钠离子电池涨势不错,Sora概念、影视概念、创新药概念涨幅均超过1%。

黄金概念、小金属概念领跌,Chiplet概念、工业气体、存储芯片、AI眼镜跌幅均超过1%。

今日A股为何表现震荡?

安爵资产董事长刘岩向《国际金融报》记者分析,今日早盘沪指触及3500点整数关口时,历史套牢盘与部分资金获利了结形成共振,导致指数冲高回落。板块表现呈现显著分化,传媒、农林牧渔等板块领涨,而电子、有色金属等前期强势板块大幅回调。这种分化反映出资金在政策催化与基本面逻辑间的切换。

排排网财富方面认为,今日市场虽短暂站上3500点整数关口,但这一突破主要依靠银行板块的权重拉升。银行股走强往往反映市场避险情绪升温,与科技板块历来呈现明显的“跷跷板效应”。因此,今日银行股的强势表现反而抑制了市场整体做多热情,导致3500点最终得而复失。

“市场情绪从昨日的普涨热情转向谨慎观望。”鸿风资产投资总监黄易分析道,从技术面看,沪指在3500点上方遭遇套牢盘压力,120分钟级别RSI指标超80,60分钟级别形成顶背离,短期存在回调需求。结构上呈现 “沪弱深强” 、“弃防御、攻成长” 特征。

向上有哪些阻力

昨日市场放量大涨,沪指逼近3500点;今日市场窄幅震荡,沪指盘中一度突破3500点,但很快便失守,显示出市场上行仍面临阻力。

“昨日市场普涨后,今日出现分化,这在预期之内。毕竟,目前缺乏外部因素推动市场出现‘快牛’行情,当前市场正处于慢牛趋势中的震荡上升阶段。”小禹投资基金经理黎仕禹告诉记者,市场继续向上的主要阻力在于投资者信心不足,当下并没有一个非常突出的方向带领指数连续走强。市场依然维持轮动格局,在轮动行情下,涨多了就会卖出,跌多了就会买入,所以当前市场节奏更像是“进三退二”,整体呈现震荡缓步上行的态势。

排排网财富认为当前市场仍面临两大制约因素:一是增量资金入场意愿不足;二是去年10月8日形成的天量套牢盘压力显著。在缺乏明显增量资金的情况下,市场更可能通过震荡盘升的方式,以时间换空间来消化上方压力。

刘岩分析指出,当前市场面临的主要制约因素来自技术面压力和资金面约束。一方面,沪指3500点作为2023年以来的重要阻力位,上方存在大量套牢盘,若要实现有效突破,市场成交量需持续放大。另一方面,北向资金近期呈现“沪强深弱”的特征,深市科技股的资金分流可能制约指数上行空间。

其次,宏观经济与政策预期的博弈也影响着市场情绪。尽管6月CPI同比转正、核心CPI创14个月新高,但PPI同比降幅扩大,显示经济复苏仍不均衡。刘岩表示,在此背景下,市场对政策力度的预期存在分歧。一方面,央行明确“适度宽松”的政策基调,未来可能进一步降息降准;另一方面,财政政策发力节奏尚未明确,制约市场风险偏好提升。

王峥认为,当前A股继续上行的核心阻力主要来自三重因素的动态博弈:首先,外部风险持续扰动,尤其是关税政策与全球供应链重构带来的不确定性。尽管特朗普将对华“对等关税”暂缓至8月1日,但对日韩加征关税已冲击半导体材料、汽车零部件等跨境产业链;同时,特朗普周二在内阁会议上表示,考虑对进口到美国的铜征收50%的附加税,尽管尚未明确实施时间,但铜作为仅次于铁和铝的全球第三大消费金属,受此消息影响,纽约期铜单日暴涨17%,突破历史高点,资源品价格波动加剧,周期板块盈利的不确定性随之扩大。其次,7月进入业绩预告密集期,市场面临中报业绩验证带来的结构性风险,尤其是部分高景气赛道需验证其产能利用率与毛利率的可持续性。第三,沪指当前在3500点关键位置面临明显的技术面压力,若要有效突破,市场成交量需持续放大,方能消化上方套牢盘的抛压。

短期如何持仓布局

从板块和个股表现来看,当前市场整体呈现轮动分化特征。近期科技股表现较为强势,但与银行、周期股之间形成明显的“跷跷板效应”。在A股向上遇阻的背景下,投资者应关注哪些市场因素?又该如何进行持仓布局?

“短期内,A股或将维持震荡整固格局,在3500点附近反复拉锯,等待新的催化因素出现。”刘岩认为,若量能持续、政策落地超预期,则指数有望突破上行;反之,则可能回调寻求支撑。他建议投资者重点关注高景气的科技成长板块和低估值、高股息的优质企业。当前,A股处于关键位置,短期震荡分化是正常现象。建议投资者保持谨慎乐观,注重把握结构性机会,避免盲目追高。

排排网财富维持震荡向上的判断。具体来看,若出现重大利好催化,市场可能带量突破;否则将继续维持震荡盘升格局。其建议持续关注高景气的英伟达算力产业链,认为PCB、光模块等核心环节调整即是布局良机。此外,调整充分的光伏、CRO等板块具备估值修复空间。若博弈指数突破,可适当关注非银金融板块的弹性机会。

“短期内,A股市场可能会在政策的护航下区间震荡。”王峥表示,首先,7月政治局会议临近,“反内卷”政策深化(优化产能)与降准降息预期将支撑市场底线,但美国对等关税8月谈判、美联储9月议息等事件均可能压制市场风险偏好。综合来看,当前市场的震荡分化实则为新一轮布局窗口,短期需警惕3500点的技术压力与中报验证风险,但中期看“反内卷”政策优化企业盈利、AI技术革命带动新质生产力投资,叠加增量资金入场,都将为A股带来上涨机会。在持仓方面,建议聚焦政策与业绩双主线,同时兼顾强化防御属性如固收和另类资产的再平衡,通过动态调仓捕捉轮动收益,灵活进行仓位调整与配置,理性应对市场波动。

“近期A股市场出现了一个变化,即市场开始切低位补涨。”黎仕禹表示,近期市场可能会继续演绎低位补张,例如传媒、农林牧渔等板块,正是由于位置较低,存在补涨需求。他建议当前持仓布局除了关注主流题材和业绩线外,也可适当关注低位板块的机会。

毕梦姌建议关注科技成长领域,如AI算力、半导体设备、机器人等政策支持且业绩确定性强的领域。建议投资者注意仓位管理,权益仓位维持在60%至70%,保留部分现金以应对市场波动,并在指数回调后逐步增配科技龙头股。此外,还需密切跟踪7月政治局会议的政策定调和中美关税谈判进展,这些事件可能引发市场短期波动。

“短期市场在3500点附近面临方向性选择,需重点关注两大信号,一是量能能否有效放大至1.6万亿元以上,二是北向资金能否重新回流。”黄易提醒道。

在持仓布局上,黄易建议:一是关注政策受益方向:市场密切关注 7 月政治局会议可能释放的稳增长信号,消费、自主可控、新能源等板块在政策催化下或有超额收益;

二是重视科技板块中的机器人板块:7月份将成为机器人行业从技术验证向规模化落地的关键转折点,整个板块已调整4个月,目前是科技成长方向性价比最高的领域;

三是防御配置价值凸显:银行、电力等高股息板块在市场震荡时具备避险属性,可作为底仓配置;

四是警惕关税风险敞口:对机电、汽车零部件等受关税影响较大的行业保持谨慎,同时关注稀土反制概念板块的博弈机会。当前市场处于政策预期与外部风险的博弈平衡点,投资者需保持灵活仓位,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把握结构性机会。

记者 朱灯花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