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日报
河北13件专利获中国专利奖
从“重数量”到“重质量” 技术成果加速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近日,第二十五届中国专利奖获奖名单公布,河北共有13件专利获奖。其中,中国专利奖银奖1件、中国外观设计银奖1件、中国专利优秀奖10件、中国外观设计优秀奖1件。
河北省本届中国专利奖获奖专利涉及生物制造、能源消纳、轨道运输机车等领域,通过解决行业发展痛点,推动科技成果加速实现产业价值,为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获奖专利为“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预防和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药物中的应用”。该发明技术在络病理论指导新冠肺炎辨治方面取得理论、基础、临床重大进展。连花清瘟在全球38个国家和地区上市销售,推动中医药国际化,显著提升中医药国际影响力。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的获奖专利为“汽车”。该外观设计专利公开了一种汽车造型,该造型为长城旗下长城商用炮车型的外观设计。设计采用中式硬派美学设计理念,静动兼具,将力量与美感完美融合。作为长城炮最畅销车型,长城商用炮上市后订单持续增加,再次刷新行业纪录。
秦皇岛华恒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的获奖专利“天冬氨酸酶变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涉及一种催化丙烯酸加氨合成β-丙氨酸的天冬氨酸酶变体,其生产过程无需高温高压,且无需添加强酸强碱,相较于传统化学合成法,生产成本降低42.8%,年减少高盐废水排放量近6000吨。通过运用该发明专利,企业实现了国内外β-丙氨酸传统生产工艺的技术革新,实现了以丙烯酸为原料的生物酶法制造。
发明人通过人工定向设计和筛选获得高效生物酶,实现了自然界中未曾有过的酶催化反应。该发明所公开的可高效催化丙烯酸加氨的天冬氨酸酶突变体及其应用技术,有效将该酶底物拓展到丙烯酸,尚属全球首创。该专利技术利用生物酶法,取代传统的高能耗高污染的丙烯腈合成路线,降低碳排放,使中国丙氨酸行业绿色制造能力提升到国际领先水平。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衡水供电分公司、衡水电力设计有限公司的获奖专利为“能源消纳系统”。该发明专利针对现有源网荷储互联的电能路由器消纳系统存在状态切换冲击大、运行控制性能差、系统结构复杂造价高等问题,提出一种非隔离型多模态功率控制的电能路由器能源消纳系统。
该专利破解了高比例新能源接入场景下功率冲击抑制与经济性提升难题,填补了低压交直流柔性互联多模态功率控制领域国内空白,为新型电力系统大幅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提供了核心装备支撑。截至2024年底,专利产品已推广至山东、河北、浙江、内蒙古、广东、贵州、海南等地,实现17875个配变台区低压侧柔性互联、源网荷储互济互补,提升了消纳保供能力,就地消纳率达到100%。
石家庄煤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的获奖专利为“一种自驱动大坡度轨道运输机车”。专利提出的车型特别适用于地质条件复杂、坡度起伏大的煤矿井下,可高效完成大吨位物料、设备及人员的快速运输,解决了矿井巷道坡度大、起伏多变、运输线路错综复杂等恶劣工况下易发的掉道、跑车、翻车问题。基于该专利的自研产品煤矿用防爆柴油机钢轮/齿轨机车,成功应用于国家能源集团、山西潞安集团等全国重点煤矿开采企业,获得市场广泛认可。
河北工程大学的获奖专利为“一种基于煤矿矿井排风余热的送风加热设备”。该发明专利有效解决了矿井排风余热回收效率低、设备故障率高、水资源浪费及粉尘处理困难等关键问题。自2020年起,相关技术已在河北、河南等地20余个大型矿井成功应用,累计为应用企业节约成本2.89亿元。
河北建投宝塑管业有限公司的获奖专利为“一种PVC-O管材扩口成型自动调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该发明专利相关技术提高了PVC-O管材承口的物理力学性能和连接密封性,是确保降低接口连接漏损率的有效举措。经技术提升,PVC-O管材可以比传统塑料管材节约50%的原料,降低碳排放25%。与球墨铸铁管相比,碳排放量降低约50%。
专利技术唯有在产业实践中落地应用,方能实现其创新价值和社会效益。
省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河北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力度,从专利转化运用角度,激发各类主体创新活力和转化动力,促进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与高效转化,推动扩大产业规模和效益,加快形成市场优势。近年来,河北省专利正逐步实现从“重数量”向“重质量”转变,通过深化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推动了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记者马彦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