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首条财经 陈晨
双春闰六月,伏天蒸桑拿!今年恰逢闰六月,高湿高热的天气让啤酒业旺季更旺。
尤其存量竞争、各大巨头深陷零和博弈之际,旺季早已超越单纯的销售行为,成为观察产业生态变迁的窗口。
7月7日,燕京啤酒发布2025半年度业绩预告: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约10.62亿元至11.37亿元,同比增长40%至50%;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约9.26亿元至10亿元,同比增长25%至35%。今年一季度营收38.27亿元,净利1.65亿元。据此计算,二季度净利预计8.97亿元至9.72亿元区间,环比增长显著。
7月8日,兴业证券、光大证券等五家券商更新评级,均给予燕京啤酒增持或买入,东吴证券更预测全年净利达15.05亿元。
殷殷期许,振奋人心。要知道,十四五(2021~2025年)被燕京定义为战略重构期,并提出二次创业,复兴燕京的中长期目标。上述出彩的半年报及全年预期,无疑为这个战略收关打下基础。
究竟如何做到的?韧性逆增源泉是什么、又能持续多久?二创复兴的奔赴路上,还有什么挑战隐忧呢?
高利润高分红行业下行期的韧性增长
首先,成绩单来之不易。
2024年,燕京啤酒营收146.67亿元,同比增长3.2%;净利10.56亿元,同比增长63.74%。扣非净利10.41亿元,同比增长108.03%。均创下体量新高。换言之,2025年一季度、上半年的净利高增,建立在高可比基数上,增长质量可圈可点。
拉长维度看,若以2020年为基数,燕京啤酒4年来营收增长约34%、净利增长约4.4倍。聚焦2024年,前三季度净利均同比增长、第四季则减亏明显。2025年一、二季度的同比环比增长,再次展示了盈利韧劲。
华创证券研报认为,燕京啤酒2024年四季度亏损收窄,主要有三原因,一是生产管理体系与编制优化改革体现成效;二是原材料方面,除了享受行业成本下行红利,还通过集中采购议价、数字化跟踪价格的方式进一步降低采购成本;三是营销端与销售端精准落地市场开拓,燕京U8大单品放量带动结构改善与规划效应优化。
上升到行业视角,啤酒市场面临严峻挑战。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啤酒产量降至3521.3万千升,同比下滑0.6%,行业营收减少5.7%,成为食品饮料行业中唯一下滑的品类。
在此背景下,燕京啤酒上述三发力,内外并举、提升专业性、精细化,为行业突破困境提供了宝贵经验。
真金白银的分红,是实力责任的最佳体现。2024年,燕京啤酒拟分配现金股利约5.36亿元,占当年净利的50.73%。拉长维度,高分红已是一种常态。Wind数据显示,自上市以来,燕京啤酒已累计实施现金分红27次,累计分红额44.97亿元,平均分红率38.54%。其中,最近三个会计年度累计现金分红约10.43亿元,占同期年均净利的152.42%。
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截至2024年末,共有488只基金持有燕京啤酒3.5亿股。较2024年三季度末,基金持股量环比增幅高达1.6倍。
从低谷到复兴内生外延一个不能少
透视高利润高分红底座,首先,高端化、爆品策略不得不提。
以定价8-10元的明星产品燕京U8为例。2019年推出以来,精准卡位小度酒赛道,迅速成长为大单品。2022年销量达40万吨、超8亿瓶。2024年同比再增31.40%,突破69.60万千升,2025年一季度增幅又超30%。
持续热捧,得益于产品升级卡住了个性化、年轻化、高端化趋势。燕京U8专为年轻一代打造,定位优爽小度特酿啤酒。先后签约王一博、蔡徐坤、关晓彤等流量明星代言,围绕年轻人社交场景打造微醺生活。
以510品牌日第六季为例。活动以U8心愿罐为纽带,嫁接在U8、狮王精酿、燕京9號等核心产品上,百位达人开启线上直播,线上线下全域联动中达成了产品共创+场景裂变+生态协同,逐渐将企业IP升级为行业标杆。
行业分析师王彦博表示,得年轻人者得天下,面对新消费热潮的如火如荼,抓住年轻人就意味着抓住未来、抓住了增量。燕京啤酒凭借精准的产品定位、独特口感、情绪圈层建设,打造了一个高端化爆品抓手,成为利润增长的重要支撑。
在燕京U8等带动下,燕京啤酒中高档产品收入占比稳步提升。2020年至2024年分别达到59.81%、60.17%、62.86%、66.26%和67.01%。盈利能力方面,净利润从2020年1.97亿元增至2024年的10.56亿元。毛利率从2020年的39.19%提至2024年的40.72%,净利率从2.61%升至9.03%。
其次,注重成本控制和运营效率提升,刀刃向内的自我革新是又一驱动力。
燕京啤酒董事长耿超指出,2024年公司深入践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系统推进九大变革落地,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优化管理体系、布局市场、强化供应链,构建长期竞争优势,提升管理效能与品牌势能,增强市场活力,实现了战略落地、品牌焕新、效益跃升三重突破。
要知道,燕京啤酒曾经历一段漫长的低谷期。2015年至2017年,公司净利连续三年下滑,其中2017年净利仅1.61亿元,扣非净利更跌至-0.37亿元。2018年至2020年,净利润有所回升,但也仅为1.80亿元、2.30亿元、1.97亿元,整体仍处低位徘徊。
转折点发生在耿超出任董事长后。其曾坦言:过去40多年发展中,燕京啤酒缺乏系统、彻底的变革,机制僵化,导致市场下滑、业绩不佳、信心受挫。为此提出二次创业、复兴燕京目标。
2021年后,燕京啤酒一年一个大台阶,堪称浴火重生。2021年至2024年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15.82%、54.49%、83.02%和63.74%,一路高歌猛进。
2025年3月,燕京啤酒战略多元化加码,宣布推出倍斯特嘉槟汽水,计划通过啤酒+饮料双轮驱动来拓展市场、补齐商业版图。
不难看出,在二创、复兴道路上,燕京啤酒战略坚定,产品高端化+体制机制变革,内生外延并举打开了业绩空间,盈利能力改善尤为显著。叠加入局饮料赛道,双轮驱动又为二次创业、复兴之路拓展想象力。耿超上任4年可谓力挽狂澜、成绩单足够让市场惊喜。
下一U8野望跨界挑战知多少
但这不代表无懈可击,看到成绩的同时,不能忽视潜在隐忧。
首先,啤酒业仍在调整阵痛期、高端化竞争愈发激烈,燕京啤酒也面临新课题,即接下来如何保持盈利高增,面对营收增速差距,下一爆品又是什么?
业绩说明会上,燕京啤酒管理层也表达了对行业深度调整的担忧。这或也是实施啤酒+饮料组合营销、推出倍斯特汽水的逻辑所在。对于此次跨界,燕京啤酒方面曾回应媒体称,旨在减少对单一啤酒品类的依赖。
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预计未来碳酸饮料市场规模将以8.58%的速度增长,2027年有望达到1622亿元。
然而,大市场更强竞争。放眼赛道,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两巨头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同时,元气森林、冰峰、大窑等本土品牌加速扩张,竞争异常激烈。燕京啤酒想成功突围、养成新增曲线,口味和营销上实现差异化是重中之重。目前,倍斯特汽水主打佐餐伴侣概念,包装沿用啤酒瓶的经典造型,试图在餐饮场景培养啤酒+汽水的消费习惯。
跨界经营绝非坦途。实际上,燕京啤酒多年前就已在茶饮料领域试水。2022年至2024年,公司茶饮料板块营收为0.60亿元、0.71亿元和1.0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0.45%、0.50%和48.43%。尽管2024年增速大幅提升,绝对值仍处起步阶段,规模占比羸弱、一时难抗起新增曲线大旗。
行业分析师孙业文表示,啤酒与汽水同属大快消赛道,生产设备和供应链上存在协同效应,但两者消费逻辑不完全一致。啤酒依赖深度分销和渠道深耕,汽水则更需高频次的品牌曝光和终端动销能力。能否在非酒精饮品领域建立起新运营能力、甚至培育出汽水版U8,这场跨界实验难度不小、看点不少,成败关乎燕京未来增长,也可能为啤酒业提供参考。
从胜利走向胜利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此外,老生常谈的全国化布局方面仍需发力。
以2024年为例,燕京啤酒华北市场营收占比53.4%,同比增长5.39%;华南占比26.23%,同比增长仅0.28%。其他几大市场则均不足10%,西北市场营收甚至同比还下降了12.52%。
或许,奔跑之前先要夯实底盘。
据江苏经济报报道,2025年6月,山东济宁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邹城分中心在回应网友举报燕京啤酒(山东无名)股份有限公司存在公积金欠缴问题时表示:经核实,该公司未依法办理住房公积金缴存登记,也未为职工办理住房公积金账户设立手续,济宁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已向其下达《限期责令改正通知书》。
据大众日报,2024年11月,燕京啤酒及其旗下燕京啤酒(山东无名)股份有限公司、燕京啤酒(山东)有限责任公司被列被执行人,执行标的达2.84亿余元。
企查查信息显示,截至2025年7月9日,燕京啤酒共有25条自身风险,包括司法诉讼5条,监管措施2条,经营风险18条。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燕京啤酒职工薪酬同比增长17.51%,人数却减少1440人,是否衍生诉讼纠纷、如何妥善化解值得企业警惕。
另一厢,燕京啤酒还面临库存压力。2024年高达13.56万千升,同比增长23.16%。截至2025年3月末,存货周转天数达160天左右。货币资金下降13.9%至77.2亿元。业内人士表示,啤酒业存货周转天数一般为80天左右,周转天数越短,意味着‘变现’能力、运营效率越强、现金流压力小,反之则越弱压力增加。
好在,燕京啤酒也在加快破局步伐。企查查APP显示,江苏华东燕京啤酒销售有限公司近日正式成立。注册资本3000万元,由燕京啤酒全资控股。业内舆论指出,此次布局是燕京啤酒在区域市场的重要落子,旨在深耕江苏及华东市场,进一步提升品牌影响力、优化产品结构,注入新增动力。
同时,2025年一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3.33亿元,同比大增49.02%。应收账款期末余额1.67亿元,较期初的2.30亿元下降27.10%。表明公司运营质量良好、销售信用管理方面取得成效,资金回笼速度加快,降低了坏账风险,有利现金流的稳定和资金有效利用。
一番梳理,有喜亦有忧。透过半年报及全年预期的出彩繁华,即便五年规划能如愿收关,燕京啤酒仍在向上爬坡的较劲阶段。布局下一爆品、培育新业务曲线、夯实合规根基,降低试错成本,保持战略前瞻定力,一道道严肃考题仍然待解。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公司研发费2.33亿元、同比减少5.45%;2025年一季度为6292万元、同比再降7.82%。而同期销售费均保持了增长,尤其2025年一季度增幅超过40%达到5.99亿元。都说不创新无未来,无论存量盘的夯实还是增量盘的开拓,特色突围、高端取胜均离不开研发创新,有无战略纠偏处呢?
呈现更多成长逆袭、更多价值惊喜,能否从胜利走向胜利,燕京啤酒还在作答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