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叶二 编辑 | 魏晓
再把飞书看成一个企业内部的办公OA系统工具,俨然已经不合时宜了。
在AI致力提效企业经营管理的当下,飞书也完成了自身的AI进化,正在从企业办公的协同提效工具,迭代至AI agent式的生产力伙伴。
一方面,在引入AI能力上,飞书表现得很激进。
在昨日的飞书未来无限大会上,飞书发布了知识问答、AI会议、Aily、飞书妙搭等多款AI新产品,涵盖企业日常运营的方方面面。
另一方面,则又非常克制。
AI落地到企业真实应用场景中,飞书将 AI 应用分M1/M2/M3/M4这四个等级,分别对应概念验证、早期试用、成熟应用、完全成熟等四个阶段,并给自身AI产品打上对应等级,明确告知企业用户。
用飞书CEO谢欣的话来说,便是,给客户合理的预期,避免不必要的焦虑。
一个现状是,当前在AI大潮的驱动下,不少企业都存在广泛的AI提效需求。只是在落地环节,到底哪种产品最适合自身场景,以及到底能实用到如何程度,供需两端都缺乏明显感知。
以至于市场上,技术供给方面,常存在给锤子找钉子的尴尬,技术很先进、产品也很好,但在缺乏市场普遍落地场景。企业需求方面,则在应用落地场景中,很容易出现“卖家秀”与“买家秀”的不对等现象。
飞书的做法,是围绕“真能用、真落地”这两个核心进行展开,产品基于真实需求,基于落地场景开发,并且有什么,就是什么,能做到什么程度,就明确告知能做到什么程度。
AI提效,显然不可能“一口吃掉一个大胖子”。在服务企业的智能办公上,飞书选择走的扎实点。
根植真实需求上的AI
豆包、DeepSeek、文心一言等大模型产品,已经深入到用户生活工作的使用场景中。
但这些多是通用大模型,在一些细分垂直场景中,则很难发挥关键作用,尤其是针对企业自身特定经营而言。
比如当企业主想了解下,自己公司上个季度的经营情况。这种场景下,显然通用大模型,是无法解决。
但这部分需求,却是企业经营中广泛存在的。
飞书针对这一场景,发布了飞书“知识问答”。
从产品形态上,这是一个“理解公司的豆包”,随时随地可以根据问题提供答案。从功能上来说,它是一个企业专属的智能知识管家,并且不同于腾讯Ima等产品,飞书“知识问答”并不依赖知识库,可以通过调用聊天记录、会议纪要、文档等多种日常沉淀的信息,并根据访问人员权限,回答企业里的相关问题。
换句话说,飞书“知识问答”,相当于公司通过自身在飞书上的经营管理等行为,从而得到的一个专属于自身的AI大模型产品,或者说一个“会思考的AI同事”。
比如你如果需要写月报,在主流通用大模型上,你更多会获得一份模板式、框架式的文本,缺乏具体事宜、数据等。但在飞书“知识问答”上,你则就能得到一份真正的月报,详细记录你这个月都干了什么,完成了什么,负责什么项目,进展如何等等。
还有如果老板想知道当季度经营数据、KPI目标、完成度如何等详细情况,以往需要听取下级汇报、审阅各种报表、召开会议等等,现在通过飞书“知识问答”,就可能实现一句话就获得对应资料。
等等此类。很明显,飞书希望通过知识问答,重构企业内寻找信息的方式。这是一种很直观的提效产品。
当然不止于此。
此次大会上,飞书“多维表格”,更是用AI进行了全方位的武装。
截至目前,“多维表格”的月活已经接近1000万,正是飞书当下最为王牌,也是市场验证并热捧的核心产品。
此次“多维表格”迎来多项更新,在AI与系统构建能力上获得了大幅提升。
AI在现场了解到,通过推出“应用模式”,飞书正在推动这款产品从一个强大的数据表格工具,向一个轻量级的业务系统搭建平台演进。
用户现在可以通过拖拽列表、看板、图表等预置组件,将一张或多张表格组织成一个具备交互界面的应用,无需采买、无需研发介入,一线员工便能在短时间内打造属于自己职业的业务系统,例如一个简易的电商直播管理后台或项目管理系统。
同时,飞书“多维表格”也首次将 AI agent 引入工作流中,持续加强AI能力。这意味着以往需要大量人工的复杂任务,现在都可以在全新的工作流中交给 AI agent 节点来分配。
强竞争下的克制
持续利用AI技术,不断进化自身,这是飞书必然要做的事情。
一方面是,AI作为提质增效的技术,放到飞书这种服务企业办公管理的产品身上,本就天然契合,必须全面主动拥抱。
另一方面,也与竞争直接相关。
过去两年,主流的工具类产品,彼此都在疯狂叠加AI功能,大喊AI口号,朝AI产品形态靠拢。
飞书所在的领域,同样如此。
比如钉钉在2023年时,就宣布开启全面智能化战略,陆续发布AI助理、AI搜索等等功能。
甚至就在此次飞书“多维表格”更新前夕,钉钉率先放出了“AI表格”,产品逻辑上基本一致,主打的也是“一张表就是一个智能业务系统”。
时间节点的冲突,正是竞争火热味的直观体现。争夺企业客户,强化AI办公心智,正是钉钉飞书企业微信这三家目前的核心要务。
飞书同样作出了反击。
在“多维表格”的相关介绍中,飞书相关负责人直接用了“遥遥领先”四个字,并且还表示飞书多维表格将上线钉钉、企业微信,以开放姿态向后者们喊话。
这是面向竞争上,飞书的“狂”。
但面向落地场景上,飞书表现则很克制。
这是一种主动的风险提示,主动的场景限定。
相比较市面上不少AI产品发布时,大讲特讲参数、奇效,飞书很大的功夫则是放在了给AI应用定标准上,并发布了AI 应用成熟度模型。
很务实,也很稳重。毕竟企业智能办公服务,能用好用,才是第一位的。
市场都知道,技术发展往往会经历“技术萌芽期”、“期望膨胀期”、“泡沫破裂低谷期”、“稳步爬升恢复期”、“生产成熟期”这一周期。
而其中的剧烈波动,正是因为由于新技术的夸张宣传,人们对其期望达到顶峰,但这个阶段的技术往往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和不成熟的地方,从而与预期结果不符,造成热情迅速消退,技术进入低谷,以至于后续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爬出。
飞书的这种克制,或许能够帮助行业规避喧嚣陷阱。
要知道,在AI赋能办公这条路上,不仅要快,更得稳。
Lanmeih/今日话题
你们公司用飞书,还是钉钉,还是企业微信?
咱们评论区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