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揭示,截至2024年12月,网络视听用户规模已达到10.91亿,较去年增加了1722万人,网民使用率高达98.4%,稳居网络应用中的第一位置。这个庞大的数字不仅代表着用户规模的激增,更折射出市场的扩展、产业的革新和媒介生态的转型——九成网民已经深入融入到网络视听的世界,内容消费的习惯变革正推动行业步入“量质双升”的新时代。
在这一背景下,第三届北京网络视听艺术大会以“视听潮涌文艺生辉”为主题,探讨了网络视听艺术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目前,网络视听行业正在经历爆发式的创新:从技术驱动的虚拟制作到全民参与的微短剧热潮,新兴业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各大平台也纷纷响应时代的号召,推出精品化战略,力求在内容创新、技术应用和生态共建的融合中勾画出行业的未来蓝图。
打造“新大众文艺”的时代使命
“新大众文艺”这一概念在2024年年底被提出,并迅速引起文艺界的广泛讨论。新大众文艺到底是什么?传统影视平台又该如何应对这一浪潮?
在第三届网络视听艺术大会的开幕式上,爱奇艺创始人兼CEO龚宇明确提出了“共筑视听新生态,共启繁荣新未来”的愿景。他认为,传统影视的生命力在于精神价值,体现为思想性、艺术性和主流价值观的引领。而“新大众文艺”的核心则在于通过思想性、艺术性和大众性的有机结合,回应时代需求。
爱奇艺副总裁、总编辑王兆楠认为,新大众文艺不仅仅是面向大众的创作,而是深度与大众互动的产物。它不仅拥抱技术创新,还能为观众提供精准的服务,贴近观众的情感和需求。爱奇艺的作品从来不是创作者单向输出的产物,而是观众与创作者的互动。例如,《苍兰诀》凭借4亿条弹幕成为互动记录的代表,而《临江仙》则通过亿级弹幕重新解构角色,展现出“创作民主化”的深刻含义。
在综艺领域,爱奇艺也通过内容创新为大众呈现了新的文艺面貌。《种地吧》就是一例,它通过让少年参与农耕,传递了珍惜粮食、尊重劳动的价值观,引发了观众对农业的关注。爱奇艺高级副总裁姜滨在大会中表示,优质综艺的创作需要更多时间和耐心,不仅要突破常规,还要以真实的内容打动观众。
结语
从《盗墓笔记》的商业化成功到《狂飙》的全民追剧热潮,再到《成何体统》微剧的爆发,爱奇艺在网络视听领域的多年探索和创新已经为行业的发展描绘了清晰的轨迹。在这个过程中,平台始终坚守“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用有温度、有深度、有道德的作品,记录时代的变化,服务大众的需求。未来,爱奇艺将继续深挖“新大众文艺”的潜力,推动行业创作的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引领网络视听的新时代。